潮剧告亲夫,潮剧告亲夫简介

时间:2023-08-18 21:05:19编辑:简云君

1,潮剧告亲夫简介

告亲夫   电影名:告亲夫
导 演:罗志雄 吴峰
编 剧:江枫 马飞 卢岭词
主 演:林舜卿 叶清发 陈淑妆 张长城 翁妙辉
上 映:1961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戏曲片
告亲夫 (1961)故事梗概
根据同名潮剧改编(潮剧戏曲片)。
苏州吴江县书生盖良才巧遇学监之女颜秋容,两人一见钟情,良才临别约定一月之后前来迎娶。良才抵家,其父苏州知府盖纪纲已为其择定一女子文淑贞为妻。良才见淑贞貌美,遂将秋容付诸脑后。数月后秋容与婢女若云往吴江县寻找良才。良才仗势欺人,为除后患欲杀人灭口,淑贞察觉后放走秋容、若云,良才遂带家丁前去追赶。秋容、若云逃至江边前去无路,便脱衣物故布疑阵夺小路而逃。淑贞赶到,良才恐事败露竟将其妻推入江中,后者幸得若云相救。不久秋容怀身孕不堪折磨而死。为报仇淑贞持血书告至公堂,盖纪纲获真情后无奈痛判良才问斩之罪。

2,告亲夫的剧本谁知道

潮剧老唱片是早年的时尚产物,而现在则与其他所有的历史、艺术资料一样成为潮剧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和历代艺术家们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法替代的宝贵遗产。今天,为了更好守护潮剧长期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促进潮剧的振兴和发展,艺术的改革和创新,都不能忽视潮剧历史保留下来的这些宝贵遗产。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潮剧界掀起一次全面、系统抢救潮剧历史资料、整理潮剧传统艺术的热潮,其时广东潮剧院、汕头戏曲学校等几个戏曲工作机构通力合作,先后发掘、校订并抄存1300多个旧剧本及大量传统音乐唱腔曲牌,均成为潮剧继承创新、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潮剧当时得以推出《陈三五娘》、《苏六娘》、《告亲夫》、《金花女》、《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芦林会》、《刺梁骥》、《闹开封》、《井边会》、《柴房会》等一批脍炙人口屡演不衰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并促进表演、音乐、舞美等舞台艺术的全面改革和提高,同时带出一批技艺精进、风采纷呈的优秀演员,都与这批潮剧历史遗存资料的收集、整理、开发和研究有着很大关系。1987年潮剧选送进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并产生轰动效应、引起强烈反响的《张春郎削发》,也是根据当时澄海新溪供销社一位职工提供的一个早期潮剧老三正顺兴大宝班演出的手抄旧剧本改编而成。抗日战争时期潮剧曾上演过一个名叫《川岛芳子伏法记》的时装戏,在编写《潮剧志》、《潮剧剧目汇考》时因没有掌握相关资料而无记载,去年出版的《岁月如歌———潮剧百年图录》 林淳钧编著 始见有一点记述和两张剧照,但详细剧情仍不可知,而这次陈传忠先生赠送的这批潮剧老唱片就有8张载录该剧目的部分内容,同时还配有相关唱词的文字,这也给我们研究这个剧目提供了很大帮助。以上事例集中说明潮剧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都可为潮剧生产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潮剧理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对繁荣潮剧剧目创作和继承发展潮剧的传统艺术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挖掘、收集和保存潮剧的历史、艺术资料,尽管以往已经做过不少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却仍不尽人意。特别是“文革”期间,潮剧被污以尘泥,投之暗陬,以往费煞苦心征集到的大批历史、艺术资料,几乎都被全部销毁,能够继续流传下来的已经微乎其微。目前尚存的一些资料,特别是那些濒临于失传的重要资料,又多数散落在民间,为私人所占有,或被束之高阁,甚至有的已经逐渐散失,或开始发霉变质,若不及时、有效进行征集,不仅无法利用,甚至连继续保存都成为问题,必将严重影响其寿命和利用率。近20多年,为保证潮剧的传承和发展,抢救和收集潮剧历史、艺术资料的工作虽已逐步受到各级领导和各艺术团体、研究单位的重视,但由于大量精力都被用于探索、研究如何适应生存和运作机制的改革,因此对潮剧历史遗存资料的抢救和收集,总的来说都还显得不够主动积极和系统有序。有的团体、机构虽有“艺术档案”之设,却仍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资料的分散、损坏、丢失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抑制和克服,这些都不利于潮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


小说网址大全: http://www.shuosky.com/
只和你一起分享

3,最出名潮汕小丑是谁

方展荣,1948年9月生,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人,潮剧名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人物,曾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政协汕头市第七、八届委员,第九、十届常委,汕头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1948年9月11日,他出生在普宁县洪阳镇东村一个梨园世家。母亲黄青缇(1912-1996)是30年代名演员,为潮剧首位女旦,打破以往男角扮女角的传统。因此,他自小受到艺术熏陶。方展荣1959年年仅11岁时被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吸收为学员。1960年转入汕头市戏曲演员训练班,接受潮剧艺术的正规训练。1965年进入汕头市青年潮剧团,1970年调进汕头地区潮剧团,1975年进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1978年转入广东潮剧院一团。2015年12月,荣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4,方展荣的活动年表

2006年2月2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廿六日,晚:“春满花城潮剧晚会”举办为了让出席广东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潮剧,领略潮剧的魅力,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潮剧文化发展基金会在广州友谊剧院举办“春满花城潮剧晚会”。台晚会是首次由广东潮剧院、潮州市潮剧团、揭阳市小梅花艺术团等3个单位联袂演出。晚会由老、中、青、少4代人共同演绎,既有名满海内外的“潮剧第一丑”方展荣登台献艺,又有在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获金奖的张怡凰、郑舜英。此外,还有在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勇夺“金花”称号的黄晓佳、吴泽霞、陈佳佳等演员参加演出,其中最小的演员年仅6岁。演出以气势雄壮的潮州大锣鼓开场,期间既有诙谐幽默的蚯蚓歌《桃花过渡》、《托媒选婿》等潮剧传统剧目,又有《齐王点将》、《十八相送》等潮剧优秀移植剧目,还有新创作的潮剧现代戏《江姐》等片段,晚会在潮曲大联唱《人文荟萃》中结束。2006年5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初一日,晚:丙戌诗人节岭海诗社中信度假村雅集举行汕头市政协岭海诗社在濠江区龙虎滩中信度假村举行“丙戌诗人节岭海诗社中信度假村雅集”。潮剧院著名艺人张长城、方展荣、蔡明晖、孙小华,潮剧名角林初发、张怡凰等应邀为现场诗友清唱了精彩的潮剧经典唱段,将本次雅集推向了高潮。书法家们则同场在书台上挥毫泼墨。2006年9月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七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一天

5,杨春霞的活动年表

1961年10月1日,农历辛丑年八月廿二日:上海市戏曲学校京昆实验剧团建团公演举行1961年12月21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十四日:上海青年京剧团1961年赴香港访问演出1964年2月,农历甲辰年:中国艺术团1964年赴西欧演出1971年,农历辛亥年:王树元、黎中城、杨春霞调京参加《杜鹃山》创作1975年5月1日,农历乙卯年三月二十日:北京京剧团在沪首次公演《杜鹃山》1987年4月18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一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八场1987年4月19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二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九场1989年,农历己巳年: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1992年2月11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举行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1998年10月3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十三日,晚:1998年金秋京剧电视演唱会举行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1999年10月2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三日,19时30分: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优秀京剧剧目精粹展演第一天1999年10月3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四日,19时30分: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优秀京剧剧目精粹展演第二天2000年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4年12月22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十一日,晚: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2005年5月19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二日:中国京剧院红色经典剧目佛山巡演活动举行2005年11月6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五日,10时:谭鑫培陵墓修复工程揭幕和祭扫仪式举行2006年8月2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三日: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京剧名家名段”专场举行2006年11月18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八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七场2007年1月4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十六日,晚:2007张家口新年戏曲晚会“中国京剧院红色经典优秀 剧目张家口巡演”举行2007年4月20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四日,19时15分:高一鸣作品演唱会举行2007年5月14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八日:梅葆玖收严庆频为徒2007年6月8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廿三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倒计时150天专场演出——大型现代京剧交响乐演唱会举行2007年10月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一场2007年10月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场2007年11月12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初三日:第三届中国地方戏曲节举行2008年2月12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时30分:梅兰芳大剧院2008年雪灾赈灾义演2008年5月29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五日,晚:四川汶川地震全国戏曲界抗震救灾义演举行

6,什么叫学习生活?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生活也是体现人类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付出努力;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大小;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观的态度。

7,马飞的个人生平

马飞,男,潮剧导演、作曲家。原名马余辉,生于广东省潮阳市和平镇的一个普通家庭。12岁时,由于酷爱戏剧,自愿投身潮剧老一技香班当童伶。因其声质清丽,“戏性”聪颖而扮演“乌衫”行当,善唱“活五”曲,受到观众的青睐。15岁,应聘到潮剧老玉梨春班负起“教戏”重任,被人们称为“奴仔”先生而初露头角。1949年转入潮剧老赛宝丰班,曾把电影《文素臣》改编移植为潮剧,风靡一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服务于粤东潮剧团与源正潮剧团。1959年广东潮剧院成立后,一直继续从事编剧、作曲与导演工作,为潮剧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留下了一批音乐形象鲜明,韵味无穷的保留剧目,如古装戏《闹开封》、《告亲夫》、《刘明珠》、《芦林会》等。上述诸剧同时又被搬上银幕,誉满海内外,为潮剧史谱下新篇。在旧社会,从事潮剧“教戏”工作的先生们,既能为剧本谱曲,也能司鼓,“教戏”时,既能一字一句为演员示范唱念,又能够为演员示范表演动作(俗称“行戏”),而他除了有上述才能外,同时,由于孩提时曾于家乡小学读过几年书,才思敏捷,还当上了编剧先生,是一位能演、能编、能导,又能作曲、司鼓、操琴拉弦的潮剧艺术家,多才多艺,受到潮剧界同仁所器重。他才华洋溢,是一位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戏剧家。人们既称他为“老艺人”,又称他为“新文艺工作者”。所谓老艺人,不仅是因为他出身童伶,同时也因为他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潮剧传统艺术,其作品如古装戏《西施》、《珠宫血泪》、《卓文君》,以及根据潮州歌册《玉麒麟》改编的《玉面狼》等。都带有浓郁的剧种特色,古朴文雅,耐人寻味。他尤其善于运用潮剧传统曲牌,潮州民乐的优美旋律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抒发人物情感,如古装戏《六月雪》的窦娥,《金花女》的金花,《井边会》的李三娘等,其缠绵悲切,婉转低回的曲句,令不少观众凄然泪落;所谓新文艺工作者,不仅是因为他曾经进过“孔子门”,读过册,也因为他曾于1950年兼任潮剧改进会编导组副组长,1970年兼任汕头地区文化局戏改组组长,先后参与领导潮剧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正因为这样,剧团艺人均把他当成良师益友,亲密无间。振兴潮剧贵在行动,在源正潮剧团期间,刚好是封建“童伶制”已被废除的时候。为了“推陈出新”,他响应号召,扶持“大小生”(成年演员)担纲主演,并为“大小生”的唱腔进行多方研究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演员的艺术素质,数年如一日,不论酷暑寒冬,每天清晨他总是带领全体女演员上台练习跑圆场,行碎步,甩水袖,挂腿拉腔等基本功;晚间则以小剧目为教材,培养新生力量,确保演员队伍后继有人。难能可贵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坚持不懈地积极创作(包括改编或与人合作)和执导(或作曲)潮剧现代戏如《春生和小青》、《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妇女代表》、《志愿军的未婚妻》、《东海最前线》、《姑娘心里不平静》、《欢迎你入社》、《中秋之夜》、《摇钱树》、《万山红》、《迎风山》、《琼花》、《南海长城》等20多出,是热心耕耘潮剧现代戏的佼佼者,因而才名远播,梨园益香。1965年,中央歌舞剧院为了排演歌剧《南海长城》、慕其才华,特派员专程来汕,请他上京协助作曲与排练,传为佳语。马飞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潮剧院艺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的生平已被列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1996年出版)。出生:1923年2月21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六日逝世:1989年5月28日,农历己巳年四月廿四日

8,潮汕的传统文化

1、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2、中国瓷都中国瓷都指的是潮州,广东辖下地级市,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潮州是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城市的荣誉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红军茶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3、潮剧潮剧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被称为“南国鲜花”,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4、潮汕话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语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5、潮绣潮绣属于广东刺绣。传说潮绣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其与黎族织锦同源,潮绣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参考资料:潮汕文化-百度百科

9,中国潮汕地区潮剧有什么特色

潮剧
一、简要描述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二、发展历史
潮音班,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及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中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1958年在揭阳的明墓中出土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抄本《蔡伯皆》和1975年潮州挖西山西在凤塘鹤陇施工时发现的明墓中出土的明宣德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明代潮人以乡音搬演戏文的文物佐证。
三、艺术特点
1、角色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脚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2、唱腔
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3、音乐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潮剧中有传统曲牌二百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伴乐部分,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了潮州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
潮剧的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四、传统剧目及代表人物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清传奇杂剧,如《琵琶记》、《白兔记》、《破窑记》、《玉簪记》等,此类剧目文词典雅,乐曲古朴、做工细致;一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地方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枝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潮剧也能结合时代需要,编演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剧目,如抗日战争期间,反映抗战时事的剧目大批出现,著名的有《卢沟桥纪实》、《韩复榘伏法记》等,对鼓舞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潮剧的著名编剧有谢吟,代表作有《秦凤兰》、《赵少卿》、《大义灭亲》等;还有吴师吾、林先玉、洪逊、陈名振等,各有一批名作传世。著名艺人有李德意、蔡龙汉、洪妙等。
五、现状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上一篇:中药名称

下一篇:飞鸟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