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典故

时间:2023-09-26 08:14:33编辑:简云君

1,关于马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1、从前,森林里有一匹马,它非常骄傲自大,小动物们都不喜欢和它玩。骆驼听说了马的骄傲自大,于是它对马说:“你敢和我在沙漠里比一比吗?看我们谁更厉害?”马心里想:“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向我挑战?在这个森林里,没有谁比我厉害,看我不打败你!”刚开始,马跑在前面,觉得很轻松。骆驼呢,慢吞吞地走着,一点也不着急。马心里想:“哼,跑得这么慢,还敢向我挑战。”不一会,马渐渐地受不了了,沙漠可不比草原,马的优势发挥不起来了。而骆驼,还是慢悠悠地走着。又跑了一段路,马觉得自己快渴死了,它不得不停下来,向骆驼求救,骆驼把它带到了绿洲,让它喝够了水,才把马带出了沙漠。自那以后,马再也不敢说自己了不起了,它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然而,也会有短处。所以,它再也不敢骄傲自大了。2、马和牛共同拉一辆装满货物的大车,开始的时候,它们谁都不偷懒。走了很长一段路后,牛累得气喘吁吁,马也累得满身大汗,它们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时马想开了:牛比我大,同我使一样的力气,我真吃亏。于是马对牛说:“牛哥,现在路好走了,咱们一人拉一段路吧。”牛低头不语。马又说:“你先来,你走起来很慢,我到前面等你。”马说完便向前跑去,它找了一棵大树,在大树下打起盹来。牛摇了摇头,拉起车向前方走去。大约半个钟头,牛来到马的身边,牛叫醒马,它对马说:“马弟,还是我们一块拉吧。”马说:“不用啦,你跟在车后。”马拉起车,继续前进。刚开始还挺轻松的,过了一段时间,马觉得车越来越重,满身都是汗水。但是它不好意思对牛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拉。过了二十分钟,马两眼发花,差点跌倒在地。牛看见了,赶紧上前扶住,它让马休息了一会儿。牛对马说:“马弟,还是我们共同拉吧。”马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接下来的路。它们共同拉车,共同出力,轻松地把车拉到目的地。3、一天,主人叫马把在城里买的白糖送到河对岸的家里。马儿驮着白糖轻快地跑了起来,不一会就来到河边。可前面的桥断了,马只能涉水过河了。这条河很深,但马一点都不怕,得得得的跑下河。过得河来,马发觉背上白糖轻了很多,但也不在意。回到家里来,主人还夸它跑得快。马儿相当高兴。三个月过去了,马儿跟主人到别的地方买了很多很多的棉花回来然后再驮到城里去卖。在去城里的路上,又来到了断桥边。马儿二话没说就跑下河中,主人想拉也拉不住了。这时候,河水突然猛涨了起来,漫过马背,马背上的棉花吸足了水,就象一座大山一样压着马儿,一个浪翻卷过来,马儿脚步一虚,就给洪水卷走了。4、马和小猫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好朋友。有一天,小马走到一棵苹果树下,一抬头看见那又大又红的苹果,小马饿得口水直流。它心想,这棵树太高了,我根本就拿不到苹果,有不会爬树,这可怎么办呀。小猫走过来,看到小马愁眉苦脸的样子问:“你怎么了?”小马说:“我很饿,但我不能爬到树上去摘苹果,你能帮我吗?”小猫说:“小菜一碟,没问题的,交给我吧!”说完,便爬上了苹果树,摘下了苹果,跑到小马面前,给小马吃。小马说:“谢谢你了,小猫,你真厉害,这么高的树你都爬得上去,好厉害呀!”小猫说:“不用谢。”第二天,小猫在小河旁快乐地玩耍着,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河里,小马看见了,急忙跑过去,把脖子伸进了水里,救起了小猫。小猫说:“谢谢你救了我。”小马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嘛,再说了,你还帮过我呢!”从此,小马和小猫的感情越来越深了。5、狗和马在为农夫干活时,突然就吵起来了。“喂!”狗说道,“没有头脑的傻马,照我说,主人完全应该把你赶走。你除了会拉车子和耕地外,再无其他本事,让你走又何妨呢?你所做的一切又怎能和我相提并论呢?我每天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白天在草原上十分认真而又小心地看护着羊群,夜晚忠实地看守着大门,保护主人的财产安全。”马回答说,“不错,你讲得很对,不过你不妨好好想想,如果我不去辛辛苦苦地耕田,那么你就不难发现,再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你去看守和保护的了!”

2,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1、老马识途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2、塞翁失马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3、指鹿为马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扩展资料马的歇后语一马不跨双鞍。—— 一匹马不能驼两个人, 暗指人不能三心二意。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跟马一样,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说明人难免有犯错误之时。人靠衣裳马靠鞍。 —— 就是说衣服对人的装饰作用很重要,就像马鞍对马的装饰作用一样重要。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告诫年轻人不要“牢骚太盛防肠断”,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指鹿为马

3,关于马的典故有哪些 马的典故分享

一,伯乐相马,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典故如下: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坂(山西平陆张店),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二,塞翁失马,典故如下: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三,老马识途,典故如下: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四,指鹿为马,典故如下: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糊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五,马革裹尸,典故如下: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4,关于马的故事

1、王亥驯马的故事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2、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3、《田忌赛马》译文: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4、秦琼卖马
[释义]秦琼:人名。比喻英雄末路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秦琼,字叔宝,山东人。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曾参加河南的瓦岗军起义,是李密骠骑亲将。瓦岗军覆灭后,秦叔宝又被李世民所罗致,逐步成为高级将领。
秦叔宝这个人,在民间的声望很大,原因有两部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都特别强调秦叔宝。在《隋唐演义》和《说唐》里,都有秦琼卖马的故事,说的是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锏,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骠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遂心,连马也没人要。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这西门15里外,有个二贤庄,庄上主人姓单号雄信,排行第二,人称为二员外,要买好马送朋友。”秦琼久闻潞州单雄信的大名,就由这位老者介绍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端的想杀了单通也。”
5、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6、九方皋相马

这个故事来自列子《说符》,讲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理,对于现在年轻人很有现实意义,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故事不长,您再忙,也要看下去,记住:它将影响您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现代人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称之为伯乐。这个故事说的是伯乐年纪大了,需要退休了,秦穆公找他,说您老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去相马,我现在需要一匹千里马,您子孙中有没有可以堪当此任者?伯乐回答说:天下之马,有良马和千里马之别,良马者,可凭外表体型和筋骨来鉴别,但千里马不在其形而在其神,它的精气神在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这样的马,才能风驰电掣,足不沾尘土,车不留辙印。我的子孙都是一般人才,可以给您识别良马,但识别不了千里马。伯乐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借机举荐自己的儿女,而是说他们不行,这话至诚而可信。

见秦穆公犯愁,伯乐又说:能相千里马的人也不是没有,有一个平时和我一起担柴种菜的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陛下见见他。

穆公大喜,接见了这个人,并命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风尘仆仆地回来,报告说:“已发现一匹千里马,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大喜,急忙问:“那马什么模样?”他回答:“一匹黄色的母马。”待派人去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就不高兴了。

他召见伯乐,跟他说:“出错了,你介绍的人连马是黄是黑、是公是母都搞错了,又怎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九方皋竟然达到了这种境界?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倍万倍之处啊!”

面对诧异的穆公,他接着说:“九方皋所能看到的,可以说是天机。他能深入到马的内在精粹而忽略其细枝末节,洞察到马的实质而忘记其表面现象。他只看他应当看到的,而不去看细枝末节;只注意他应当注意的本质之处,而遗弃那些表面现象。”激动不已的伯乐,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像九方皋这样高明的相马术,其宝贵之处,绝不仅仅在于相马!”

马送到了,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使我想到在生活中,往往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小聪明,小智慧,“大缸洒油,满地找芝麻”。世事纷纭,我们总要面临诸多问题,应当从九方皋那里学到大智慧,学会“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抓大放小,学会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附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7、《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O喻指人才处于困境。唐李白《天马歌》:“盐车上峻阪,倒行逆施长日晚。”另参见地理部•土石“盐阪”、动物部•走兽“盐车骏”、人事部•贫贱“骥服盐车”。意思是人不能尽其才。

有一匹千里马老了,被人用来拉脚。主人让它拖着沉重的盐车在太行山道上攀登。
老马低头负重,一步一步在坎坷的山道上挪移。它被烈日晒得汗水淋淋,四条瘦腿战战兢兢,一个打滑,就倒了下去。它使尽全力,刚挣扎着站立起来,又一个前失,趴到地上,摔得蹄溃膝烂,尾巴无力地搭拉着,鲜血混着汗水一滴一滴洒在山路上。来到一道陡坡前,老马跌着滚着,怎么也拉不上去了,赶车人的皮鞭象雨点一样落在它瘦骨嶙峋的背上。
这时候,相马专家伯乐乘车迎面而来。他仔细地看了看老马,连忙跳下车来,抚摸着伤痕累累的马背大哭起来。他解下身上的麻布袍子披到老马的背上。老马泪水汪汪地看着伯乐,忽然打了一个响鼻,仰天长啸起来。那啸声既苍劲又悲凉,在山谷中久久回响。它是在告诉人们,伯乐才是千里马的知己啊!
8、千金买骨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9、按图索骥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
昭陵六骏
唐太宗平窦建德诸人及东郡,所乘六马曰青骓,曰什伐赤,曰特勒骠,曰飒露紫,曰拳毛騧,曰白蹄乌,乃琢石为象并赞可昭陵。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伯乐相马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将一天的报酬奉送给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李自成与马的传说
姜良贵

李自成一生戎马疆场, 南征北战。 据史实所载, 他进北京城时是“毡笠缥衣乘乌驳马”(见《明纪北略》卷二十) ,他的骑马也称“乌龙驹”(见姚雪垠《李自成》),并自称:“我马上天子耳。”(见《叟闻续笔》卷一) 。骏马为“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毛泽东同志给李鼎铭先生的信中语)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骏马也和李自成英雄的美名连在了一起。因此,民间便相传李自成当年充任银川驿驿卒、马夫时,就与马结下一段不解之缘的有趣故事。
那是明朝年间,陕北农村连年饥荒,官府又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李自成父守忠亡后,无所依靠,便流浪到米脂城内。正好遇上银川驿招募驿卒马夫,李自成喜而应募。驿丞见李自成颧高目深,身高伟壮,矫捷善走,便答应下来。李自成每月便能得到二十多个小铜钱,但比起流浪生活还要强点,便稍觉心安。从此便递送公文,跨马奔驰于延绥路中,近者去距米脂城八十里的绥德驿、鱼河驿,远者有时达榆林镇、延安府。
当时的银川驿就设在现今米脂城内的马号圪台上,银川驿也称“马号驿” ,土圪台也以“马号”之称流传至今延用,但现驿站遗迹因年久已荡然无存。相传当年建有马棚数十间,棚内石槽相连,棚外拴马桩井然林点。每日驿马昴首振鬣,摇尾嘶鸣,驿卒和马夫呼唤相语,别有一番景致。李自成先为马夫后为驿卒,递送公文后,就住宿在马棚旁几间瓦房里,经一日风寒烈日的苦差,有时便同驿卒好友到马王庙去消闲。 至今民间还有瓦房因李自成这位“真龙天子”住过,便没有蝇蚊跳蚤的传说。
马王庙与马号驿相连,座北向南,有正殿五间,殿门前是过道走廊,走廊柱上楹联是“神功点佑千骑勇,圣德曾赐英雄兵。”门联为“眼观天下,手掌乾坤”,横眉:“香喷莲花”。殿内台上有高大的马王爷塑像,三头六臂,手持宝剑,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面孔。台下塑一泥马,有奔腾欲走之势,马前有手拉缰绳的牵马人。自成进殿常肯摸摸泥马,拍拍牵马人的脊背,对着驿卒好友说:“你与我李自成命运一样,都要饱受牛马的苦处。 ”众好友也说:“我们还都不是一样的人嘛!”,大家长吁短叹不止。
一日大家正慨叹之余,忽闻殿外人声嘈杂,看见在驿丞、庙主相引下,几个人用木板抬着两具尸体,后面簇拥着许多围观的人,直奔殿内而来。自成和众好友好不惊奇,不知何事,只待细看究竟。只见那两具尸体抬进殿来,七手八脚地被放在地下,仰面而卧。庙主从匣内取出四个大碗,扣在死者两手两脚上,并截取马尾巴一束,置于两腿股之间。又立即点香烧纸,跪在马王爷像下祈祷道: “今有刘氏、张氏二人,送交马王尊神,让其来生转为驿马,大碗显其蹄壮腿粗,好为皇家传递公文出力。”继而叩头称谢。
李自成与众驿友又听见围观中的一个人说:“银川驿与马王庙会首、住持商约而定,若有无法埋葬的孤寡老人,可报知驿丞署,让他们来生转马,便可得点少许的埋葬费用。”自成听后,不觉流下泪来,长叹一口气说: “穷人活着受苦,死了受苦,若有来生还要作驴变马受苦。”
众好友都说是啊。 他们掩着泪又看着尸体被抬走埋葬。从后李自成暗恨皇家官府不仁不义,欺压穷人,坏透顶了。
从此李自成对马便有了另一种感情,同病相怜,仿佛觉得驿马就是穷人所变。在行路之中,上坡下坡,跋山涉水,上镫使鞭……非常爱惜。若作起马夫的事来,每宵几番上料,刷洗马身上的秽污,吊马散观都精心照料。并常常牵马到米脂城北门外小河饮水,饮完马与驿友上马鞍山转游,看山势龙腾虎跃便萌生异志,说他日后要在这里修一座宫殿。这小河是马鞍山下的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因李自成饮过马,所以又得一个名号----饮马河。傍山似马鞍形,河水清彻见底,杨柳悬垂,后来河上盖了小桥,起名饮马桥。又竖牌楼,立石坊,镌有“仙渡”(米脂八景之一)的题额,还有诗家所作的“溪水倒映盘龙景,山势斜连饮马桥” 的联语。马鞍山后来修建了李自成行宫,改名盘龙山,李自成更为米脂山水增添了神话色彩。
驿卒、马夫的苦处,使李自成更加痛恨明王朝。在送信途中,李自成看着汗水淋淋的驿马,便对马说:“马啊,马啊,不要伤心,咱们也要解解他们的恨”。那时起义军在陕北风起云涌,遍及各地,受惊的官府公文传递频繁。李自成有时把南来北往的公文,压在米脂城南的小石砭,北往南去的公文压在万佛洞山崖内,以此来解心头之恨。至今米脂还有人,若送信不及时,便说:“信还不来,又压在小石砭了。”这是李自成当驿卒时留下的轶事口话,流传至今。
为丢失公文,李自成多次被驿丞斥责,并扣了他的粮饷。崇祯三年,明庭裁驿卒驿马时,李自成首先被淘汰出来。衣食无着的李自成,相传佩戴着在米脂花马洞所得的花马剑, 参加了起义军的队伍,开始了东征西杀的戎马生涯。 骏马呈祥,李自成当了闯王,拥有百万雄兵,在军事给养中,也以骡马为贵。



马,是十二生肖的七哥。关于十二生肖,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仙要选出12种动物作为生肖,于是就让所有的动物在大年初一这天来报到,先来报到的12种动物就是十二生肖了。可是日行千里的马儿,怎么才排到了第七位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年的大年初一,各种动物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那儿报到,千里马神风也不例外。神风想:要是能当生肖之首那就好了!神风一阵风似地朝神仙宫跑去。突然,它听见了几声凄凉的哭声,便放慢了脚步,想探个究竟。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荒凉的村庄:田地荒芜,街上处处可以看见死尸,许多人哭泣着。神风走进了村庄,它向一位老奶奶打听:“老奶奶,这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啊?”“唉,你不知道啊”,老奶奶悲伤极了,“我们这儿闹瘟疫,死了好多人哪!”“那就没有药可以治瘟疫吗?”“有倒是有,可是……唉,这药难得的很。”“什么药,您告诉我,我去弄!”神风这时已满心都是救人,其他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好吧,从这儿出发往东走20里,有一座宝芝山。山上有一个宝芝泉,泉水可医百病,但泉边有一只催眠猫,上山取水时催眠猫会给你催眠,你可千万不能睡,睡了便会被那只猫害死。我们这儿好几个青年去采药都一去不复返。”“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神风向老奶奶要了一个空葫芦挂在脖子上,就一阵风似地奔向了宝芝山

5,关于马的成语以及典故

1、一马当先【注音】yī mǎ dāng xiān【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典故: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2、指鹿为马【注音】zhǐ lù wéi mǎ【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典故: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死后 ,赵高和李斯专政 , 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 , 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3、马首是瞻【注音】mǎ shǒu shì zhān【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解释】首:头;瞻:往前或向上看。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典故:马首是瞻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有个将领说:晋国从来就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其它诸候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顿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4、声色狗马【注音】shēng sè gǒu mǎ【出处】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解释】指室内、户外一切娱乐活动。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追逐外在的娱乐活动。“声色”、“狗马”都是以事物的特征、工具代指事物本身。典故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卒于大业二年。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充军。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5、千军万马【注音】qiān jūn wàn mǎ【出处】《梁书·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典故:千军万马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事情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xíng]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魏人不禁感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6,有关马的典故?

典故一【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典故二【王亥驯马】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典故三【塞翁失马】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典故四【白马驮经】     相传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经,印度僧人竺法兰、摩腾用白马载佛经至洛阳,后在洛阳建白马寺,为中国佛寺之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清丘逢甲《岁暮杂感》诗之一:“黄犀入贡非今日,白马驮经异昔时。”典故五【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7,关于马的典故

1、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有意思的是,2014年底,韩国有200多名教授将"指鹿为马"选为韩国2014年的年度四字成语。
2、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3、千金买骨。古代一位侍臣为为君王买千里马,结果马死了,于是花了一千金把骨头买了回来,君王大怒,侍臣说马骨都愿意花千金,说明君王重视千里马,还怕别人不把千里马送上门吗?过了不久有好多人慕名把千里马送上门来。
4、孙膑赛马。田忌常与齐国的贵族们赛马,并下很大的赌注。孙膑看见他们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同时马的能力相差不远。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只管和他们赌重金,我有办法可以使你取胜。”田忌听信孙膑的意见,和齐威王及贵族们下了千金的赌注进行比赛。等到临场比赛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用你的上等马和他们的中等马比,用你的中等马和他们的下等马比。”三次比赛结束后,田忌以一败两胜,终于拿到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因此孙膑也出了名,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他为军师。

8,关于雍正的历史小故事

1、资助书生雍正帝当皇子时喜欢微服出行,广结侠义。某年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刚出涌金门,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笔法颇为精到,胤禛便让他写了一副对联。其中有个“秋”字,书生却将“火”字旁写在了左边。胤禛便问:“这个‘秋’字你是不是写错了?”书生不以为然,说没写错,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开让胤禛比对。胤禛说:“你既然如此博学,为何不去博取个功名呢?干嘛要在这卖字为生?”书生说:“我家里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只能靠卖字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贵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说:“我这有钱,可以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到时候别忘了我就行。”书生万分感谢,后来还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此时胤禛也已登基,一日从名册上看见书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内。胤禛随手写了一个“和”字,故意将“口”字边写在了左边,然后让人拿给书生看。书生不明所以,回答说这是个错字。胤禛微笑不语。第二天,胤禛让书生拿着诏书去浙江,浙江巡抚受诏,诏中说:命此书生在涌金门再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这才恍然大悟。2、崇仰佛道雍正帝青年时代就喜欢阅读佛家典籍,与僧侣往还,并著《集云百问》论佛旨,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即位初期自比“释主”,用比丘文觉密参帷幄,引起朝臣的反对。雍正帝否认缁衣参政,但对释氏有节制。到晚年,在宫中做法会,亲自收门徒。他大修古刹名寺,给僧人赐封号,支持禅宗中的一派,著作《拣魔辨异录》,参与佛教内部宗派的斗争,又搞了《御选语录》一书,阐扬其佛学观点。雍正帝与道士也频繁接触,宫中养着娄近垣、贾士芳、张太虚等人。雍正帝看中佛老,是他认识到儒、佛、道三教学说中的一致性:“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3、雍正的佛学著作雍正的佛学著作,以中国佛教特有的禅宗为主,安抚喇嘛教只是为了防止西藏叛乱。雍正曾自号“圆明居士”,把古德参禅语要编辑成《御选语录》共十九卷,更从章嘉国师学习禅学。章嘉国师就是负责把《藏文大藏经》全部翻译成满文。世宗皇帝,自许为禅宗血脉,编集《雍正御选语录》,并撰写《拣魔辨异录》,以上谕要求各地地方官对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严加调查取缔,这样实属国王护法。4、御用眼镜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如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等等。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在雍正帝经常起居的大内与圆明园的宫殿里,甚至在他的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5、迷恋丹药雍正帝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给他父皇看,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只一心炼丹。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谓是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

9,关于马的典故

老马识途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千金买马骨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主题:指鹿为马典故
赵高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chu)。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盖高有篡夺之意,故指鹿为马,以验群情之顺逆。后高使其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迎立扶苏之子婴。

[白话]秦朝秦二世的丞相赵高权势很大,老臣都被他降职或罢免。曾经一次早晨上朝,他于是叫人进献鹿给皇帝秦二世,赵高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这是鹿。”大臣都微笑却不敢发出声音。这就是赵高有篡权的意思,所你指鹿为马,用来验证大臣,看谁顺从他,谁不顺从他。后来赵高叫他的女婿阎乐在望夷宫杀死秦二世,立扶苏的儿子婴为皇帝。


赵奢改姓为马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赋,不畏权势。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税,赵奢依法治罪,先后杀了赵胜家9个管事人员。后来赵奢升任将军,用兵如神。公元前270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重镇阏与牗今山西和顺牍,他奉命救援,打败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10,与马有关的典故

马革裹尸
马革,指马皮,指在战场上死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英勇作战,拼死疆场。

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有一次,马援在外作战凯旋回京,许多人前来欢迎慰劳。在这些欢迎的人中间,有一个叫孟冀的,也随同众人向马援道贺。马援说:“我总以为你要和我说什么大事,怎么也这样随波逐流地一味夸奖我呢?”孟冀笑了笑,没说什么。马援说:武帝时代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了几百户的侯爵。我现在倒封了这样大的地盘,赏过于功,能够保住长久吗?现在匈奴、乌桓还不时侵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告奋勇前去讨伐。作一个好男儿,就应当准备把生命牺牲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而归,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儿女的身旁!
孟冀听了马援的话,不胜佩服,说:“这不愧是一个大丈夫呀!”后来,马援担任了陇西太守一职,率军击破先零羌,并一直在军中征战,直到六十三岁,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hanami

下一篇:吊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