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清,文学的发展史

时间:2023-10-03 06:05:03编辑:简云君

1,文学的发展史

三期
上古——先秦
中古——从秦汉到明代中前期
近古——明代中后期到近代(鸦片战争前后)

七段:
1.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2.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五言诗萌芽(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四言诗(曹操)——五言诗成熟(建安七子——七言诗萌芽(鲍照)——宫体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4.隋唐文学:唐诗(五七言诗歌的巅峰)——唐传奇(小说发展阶段)
5.宋元文学:宋词(唐诗的变形与发展)——元曲(散曲+杂剧、宋词的发展与变化)——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萌芽)
6.明清文学:白话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三言二拍)——文言小说——明传奇(元杂剧的发展《牡丹亭》)
7.近代文学:四大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

2,文学的形成与历史

中外关于文学起源的理论 自古以来,许多文艺理论家对文学起源的问题发表过见解,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①模仿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模仿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模仿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模仿的游戏。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模仿。这些说法,承认文学的源泉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闪烁着唯物主义思想光采。但他们把模仿解释为人的某种天性,忽视了社会实践在形成人的心理能力上的巨大作用。
②神示说。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就把诗歌的产生解释为神的灵感在诗人身上的凭附。欧洲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心灵,而心灵是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这种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很流行。如薄迦丘认为,诗是一种实践的艺术,发源于上帝的胸怀。甚至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培根,也流露出诗歌产生于上帝启示的观点。“神示说”随着近代文明的演进,逐渐失去了说服力。还在18世纪,便有一批哲学家(如赫尔德尔等人),驳斥了它的荒谬。
③游戏说。16世纪的马佐尼,在倡导模仿说的同时,披露了“文艺是游戏”的观点。德国哲学家康德,进一步把诗歌看成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到了席勒,正式形成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席勒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束缚,渴望运用过剩的精力去达到自由,这就是游戏;而艺术活动,即在游戏中导源。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对席勒的观点作了补充,指出艺术和游戏的本质是人们发泄过剩精力的自由模仿活动。著有《人类的游戏》等书的格鲁斯,则批判地接受席勒的“游戏说”,认为游戏不是因为精力过剩,而是对实用活动的准备和练习。“游戏说”曾经受到居约、普列汉诺夫等人的批评。当心理学家冯德提出“游戏是劳动的产儿”观点后,普列汉诺夫又在这个观点上部分肯定了“游戏说”。
④心灵表现说。把艺术看成是人类心灵(包括思想、情感等等)的一种表现,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露出端倪。19世纪,它广泛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理论家所提倡。雪莱在其《诗辩》中说,诗歌是“野蛮人表达周围事物所感发他的感情”,是一种“想象的表现”。柯勒律治也认为,诗歌发源于并不反映现实而又能自身完美的想象 力。这种“想象表现说”,还得到布拉德雷、王尔德等人的支持。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则认为艺术是人类表达感情的工具,起源于人们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这种“情感表现说”,拥有更多的支持者。著有《艺术的起源》一书的希尔恩,把艺术说成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近代美学家理德、艾伯克朗龙比、理查德等人,都赞同这种“思想表达说”。意大利唯心主义美学家克罗齐,反对艺术表现任何理性思想,宣传“直觉即表现”、“直觉即艺术”,实际上把艺术的起源归为低级的、只能反映个别意象的直觉。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风靡一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则用精神分析主义观点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人的心理有意识与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性本能总受到现实的压抑,当人们把它转移到所希望的幻想生活创造中去时,就产生了艺术,所以艺术实质上是以性本能为核心的无意识表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与弗洛伊德近似。他们都拥有大批信徒,迄今还在西方盛行。以上各种观点,都从一个侧面抓住了艺术表现人的心理的特征;但他们总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先验的东西,并未能真正解决艺术起源问题,只是把这个问题抽象化、神秘化了。
⑤巫术说。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最初谈到了原始诗歌与原始宗教的密切关系;但他还没有明确地指出诗歌起源于巫术。19世纪以来,以泰勒、弗雷泽、哈特兰特为代表的人类学家,对现存原始部族的巫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艺术起源的“巫术说”提供了丰富材料。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就在这些资料基础上提出艺术起源于原始人交感巫术的论点,认为原始艺术实际上是巫术的一种,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这一论点在20世纪以来颇为流行,当代许多美学家(吉德逊等人)都加以赞同。但马林诺夫斯基等民族学家则提供了某些原始部族只有艺术并无巫术的资料,使得“巫术说”难以自圆其说。
⑥劳动说。明确地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始于19世纪晚期的一批民族学家、艺术史家。德国的毕歇尔在《劳动与节奏》中指出,劳动、音乐和诗歌最初是三位一体地联系着的,它们的基础是劳动。梅森认为最原始的诗歌是劳动诗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劳动的效果。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也谈到了诗歌与劳动的关系,但他认为劳动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强劳动,而是为了使劳动变得更轻松。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若干年来,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在苏联和中国的文艺理论界盛行;但有时简单地寻求劳动与艺术的“直接的联系”,不能完满地解释一切原始艺术的起源。对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应防止其简单化和绝对化。
除了上述各种观点之外,19世纪以来,还有其他一些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如:法国艺术史家丹纳认为文学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个要素,他和德国人类学家拉策尔等人被称为“社会学派”;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艺术(特别是音乐)起源于从鸟类动物就有的性的吸引,这种艺术起源上的“性爱说”,如今已被大多数美学家摈弃;当代美国史前考古学家马沙克认为最早的艺术乃是原始人记录季节变换的符号体系,等等。
在中国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艺术起源或原始艺术的记述。中国古籍一致认为文学艺术的起源很早。汉代郑玄在《诗谱·序》中说:“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把“诗之兴”定于传说中的虞舜时代。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认为诗歌“必不初起舜时也”,“讴歌自当久远”。南北朝时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然则歌咏所生,宜自生民始也。”和他同时的刘勰也持有同样看法。可见,1500年前的中国古代学者,已经得出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结论。同时,中国古籍也记述了几种艺术起源的观点。《吕氏春秋·古乐》谈到原始的乐歌是“效八风之音”、“听凤凰之鸣”而产生的;《路史·后记十》写道:帝尧“命质放山川溪谷之音,以歌八风。”晋代阮籍在《乐论》中也指出原始乐歌具有“体万物之生”的特征。这实际上是一种艺术
起源于模仿的观点。《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些观点与西方的“表现说”相似。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诗言志”的观点占有统治的地位。《吕氏春秋·古乐》记述了传说产生于上古时代的“葛天氏之乐”的篇名,其中的《奋五谷》大约歌唱农业生产,《总禽兽之极》大约歌唱狩猎生活。《吕氏春秋·淫辞》与《淮南子·道应训》记述了“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举重劝力之歌”。在《史记》索隐引《三皇本纪》和《古今图书集成》引《辨乐论》中,还记述了伏羲时代的“网罟之歌”。大概是基于这种情况,《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释里提出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观点,蕴含着劳动生产诗歌的思想。《周易》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周礼》说:“大合乐以致鬼神示。”《汉书》说:“乐者歌九德,诵六诗,是以荐之郊庙,则鬼神享之。”《路史·后纪八》说:“……为圭水之曲,以召而生物。”这些记述,揭示了诗歌乐舞与祭祀巫术的密切联系。可见在中国古籍中,关于艺术的起源也进行了多方面探讨。以上列举的各项见解,均属猜测性的假说,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都未能全面占有资料,各自只抓住了问题的一个侧面。今天,在研究文学艺术起源时所应依据的资料有以下几种:①史前考古学资料;②现存原始部族的民族学资料;③古籍中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记述;④可供参考的儿童艺术心理学资料。对比起来看,史前考古学资料最为可靠。但基本上凭借口头流传的原始文学,同音乐、舞蹈等时间艺术一样,极难在史前考古学资料中留下痕迹。因此,在20世纪初还保留原始特征的澳洲土人、南非布须曼人、爱斯基摩人(他们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渔猎民族)、太平洋各岛屿的美拉尼西亚人和波里尼西亚人、美洲印第安人(他们大体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农牧民族),以及中国的鄂伦春、鄂温克、佤、纳西、独龙、怒、布朗等少数民族,就成为研究的重要依据。此外,各民族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古歌、史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根据大量的现存原始部族的民俗资料,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原始诗歌与音乐、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产生,不会比原始造型艺术产生的年代晚很多。据放射性同位素碳的测定,绘有巫术仪式图像的马格德林期洞画,约出现于公元前18000年至11000年之间。这个年代,可确定为原始诗歌起源的下限。实际上,原始诗歌起源的时间可能还要早些。
文学起源研究的新趋向 尽管原始诗歌与音乐、舞蹈关系密切,但并不能像冯德那样把原始诗歌看成是舞蹈的衍生物。原始诗歌自有独特的、多元的起源途径。最初,原始人进行体力劳动,会在劳动呼声中嵌进一些没有意义的单词,如“邪许”之类,目的是减轻劳动的紧张,获得因声音的重复而产生的愉快。在有些情况上,它相反地又能协调大家的劳动动作,成为组织集体劳动的信号。更进一步,人们不满足于声音的简单重复,就会进入到韵律阶段。韵律和节奏一样,都能给劳动者以听觉的快感。开始时因为缺少足够的词汇,常常运用没有意义的衬词来押韵。鄂伦春族一首原始狩猎歌曲:“阿索亚,阿索亚,黑色的毕拉尔河呀!阿索亚,阿索亚,沿着河道游猎呀!……”这里的“阿索亚”,就是用来押韵的衬词。尔后衬词取消了,人们把叶韵的生活词汇组合在一起,像《吴越春秋》记载的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那就是一首完整的诗歌了。由此可见,原始人的劳动呼声和劳动号子,乃是产生原始诗歌的胚基。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即人们在劳动胜利后用诗歌来表达狂欢的心情。例如南美波托库多人的一首歌:“今天打猎打的好,一只野兽被杀掉;现在有了食物了,吃的美来喝的饱。”再如鄂温克族的《欢喜歌》:“蹦蹦跳跳的狐狸,欢喜嫩绿的草地;各处来的客人们,一起玩乐最欢喜。奔跑嬉闹的狐狸,喜欢山高林子密;各处来的客人们,一起唱歌最欢喜。”可见单纯地表现情感,也能产生原始诗歌。但这种情感并非先验的“人之天性”,而是与原始部族人的劳动或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始公社后期,部族间的战争愈益频繁,一些诗歌是用来激昂士气的,如澳洲土人的一首战歌:“刺他的额,刺他的胸;刺他的肝,刺他的心;刺他的腰,刺他的肩;刺他的腹,刺他的肋!”在鼓舞战斗激情同时,带有演习操练的意味。流传在贵州剑河地区的苗族古歌唱道:“用石头当锄头,折树枝当钉耙,划竹蔑当撮箕,到山上去开田。”诗歌伴随舞蹈,也有操练生产动作的意味。因此,最初产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实用性目的有关。那些在巫术中咏唱的诗歌,表面上看来是荒诞迷信的,究其实质,仍然是为了征服异化的自然,谋取生活的资料。而且巫术中的许多细节,正是变相的劳动动作。所以,战争诗歌、模仿性的操练诗歌、巫术诗歌,全没有同劳动生活绝缘,鉴于这些理由,也鉴于劳动的诗歌起源最早,可以把劳动看成是文学起源的初始的、核心的原因。
然而,其他一些原始文学样式的起源,不能都简单地归之于劳动。原始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发展。比劳动诗歌较为晚起的性爱诗歌,应认为是从原始部族人的炽烈情欲发端的。在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鄂伦春人中搜集到的吟咏自然美、吟咏爱情的诗歌,出现得更晚,它们达到了真正的艺术审美品格,是由复杂的原因形成的。神话、传说、史诗、动植物故事、谚语、童话等文学样式,大约在原始公社后期产生。它们产生的原 因也是多方面的,或者是想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或者是记录部族的斗争史,或者是向后代传播知识经验,或者是用英雄祖先的精神激励部族成员,甚至把它们充作少男少女举行“成丁式”的考试科目。有些诗歌、神话与史诗,被列为氏族的经典,只能由氏族酋长和巫师来掌握。但也有不少诗歌、神话、故事、谚语,成为全部族共有的精神财富,通过口头方式流传。因此,就总体来说,原始文学起源的契机是复杂的。近代几名专门研究艺术起源的学者,如分别著有《艺术的起源》专著的格罗塞、希尔恩,著有《艺术的演进》的哈顿及普列汉诺夫、柯斯文、德索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流露出多元论倾向。今天,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为以劳动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实践,形成最新的理论研究趋向。

3,生活中怎么做人

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人?一,人在生活中应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堂堂正正,明明白白,在人群中说话做亊别高人一等,一定说话和气,做到不骄气,更不傲气,别邪眼看人,平平淡淡,爱朋爱友,更要爱门邻,为什么,因为人苦命短,来到当今社会不容易,自己不容易,别人也和同样,所以,才要真心实意对待它人,做人必须善良,要有品,更要有德。二,做人必须有智慧,做到自立自信和自强,不管干什么都要雄心壮志,更要有生机,大气磅礴,民主风格,做华夏儿女的典范,国人标本,老人不欺,少人不哄,尊老爱幼,发扬自慧,讲文明,讲道德,更要讲品质,为社会大众做出优异的成绩来,为民排扰解难,为国做出自已的贡献。三,做人必须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人累是苦中苦,苦傲才能得来甜中甜,什么东西不是天上而来,也不是想有就有的,而是自已的能力和正常发挥,而取得,才有成效,有人在生活中非常伟大,顺心顺意更顺情,红福挡道,年顺月顺天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有人翻天喜地过新年,今年不如那一年,说明了做人必须善心善德,这是人的一生基本准则。

4,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老总是?

王滨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领导成员有袁长清、陈方磊、刘慧敏、尹兆君、李眈陆、苏恒轩。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于2012年3月列为中央管理。现有班子成员8人,分别为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滨;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袁长清;监事长、党委副书记陈方磊;副总裁、党委委员刘慧敏、盛和泰、尹兆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公司党委委员李眈陆,副总裁、党委委员苏恒轩。自任职以来,各位班子成员能够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及各项监管规定,遵守诚信原则,恪尽职守,勤勉敬业,较好履行了各项经营管理责任。扩展资料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已连续17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由2003年的290位跃升为2019年的51位;连续12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品牌价值达人民币3539.87亿元;所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前身是诞生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寿-集团领导

5,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没有所谓的创始人,它是在 1949年10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之前是同一家公司,是完全的国企,由中央政府审批成立的,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后来改革开放后分割成两家集团性的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保财产保险集团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人寿),为中央金融企业,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品牌500强,属国家副部级单位。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是一个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属于央企。中国人寿作为大型保险集团公司,也是少有的几家有全牌照的企业。全牌照意外着中国人寿保险可以在多个领域拓展业务,因此其业务的覆盖面很广。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和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作为中国人保寿险主要发起设立方,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前身为1949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拥有59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数次重大变革的中国人保,为中国保险市场培育、保险人才培养、保险技术升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发挥了积极作用。1949年10月20日,经中央政府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成立,由此开创了包括寿险在内的新中国保险事业。作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创始者,中国人保与共和国同生共长,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的培育、保险人才的培养、保险技术的形成和升级、保险规范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人保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浓重缩影和杰出代表,是新中国保险史上最厚重的一部分。2005年11月,中国人保在长时间分业经营以后,又全面恢复了寿险业务,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起了振兴之策的重任,中国人保开始了建设现代化保险金融集团的新历程。

6,人寿保险是几年成立的

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总部位于北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集团,是国内一家资产过万亿的保险集团之一,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2013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总保费收入达到3868亿元,境内寿险业务约占寿险市场份额的31.6%;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2014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98位。同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诚信我为先”微信平台。

7,中国人寿成立了多少年?

国寿保险的是一个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属于央企,它的成立时间比较悠久,与国同寿,是在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作为大型保险集团公司,国寿也是少有的几家有全牌照的企业,全牌照意外着国寿保险可以在多个领域拓展业务,因此其业务的覆盖面很广。不过,保险公司实力再大、名声再响亮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重点要看一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可以反映出保险公司财务的稳定性,也是很多消费则选择投保公司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规定当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率>5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算是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国寿的偿付能力如图显示:其偿付能力水平远远高于标准线,符合规定的要求,所以国寿在承担债务和理赔方面,我们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顺便我们也来看看中国各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情况把:2021最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排名列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保险公司理赔情况和服务能力,这两点也是我们在选择承保公司的重要参考因素,详细分析内容直接看这里:当我们在看保险公司时,究竟要看啥?最后,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看保险产品,保险是最切身利益的,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减轻经济压力转移风险的,如果保险产品不过关,买了没办法理赔,保费还可能反过来增加经济负担,那可是得不偿失了,国寿的保险产品这篇文章里有做相应的介绍,请看:国寿怎么样,有哪些产品,哪个好,有哪些坑套路,深度分析

8,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的介绍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省级分公司。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切实按照“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要求,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履行企业的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06年,公司总保费收入达到211.7亿元,成为全国保险业唯一保费收入突破200亿元的省级分公司,业务规模、总资产等重要指标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一,业已成长为一个机构网点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省城乡、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产品体系日趋健全、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经营管理高度集中、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企业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9,电影里的英雄“马永贞”,独自闯荡上海滩。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

还真有这么个人,《邱县志·人物·人物传记》载:马永贞(1851~?),陈村人。回族。自幼习武,性格豪爽狭义,武功高强,力大过人,精通拳术,尤其擅长禅腿功。光绪元年,他到上海卖艺授徒,颇有名声。时有一西洋力士,号称“无敌”,在上海滩横行霸道。为长中华民族志气,灭洋人威风,他大胆与洋人比武较量。先比手力,都能击断两块石板;后比腿力,都能打断12根木桩;最后比赛拳术,马永贞先用闪、展、腾、挪之法与洋力士周旋,接着使用出进步、连环步的技法,用两只手往洋力士脸前一影,转身便走。洋力士以为得计,随后赶来。马永贞立即返身用玉环步、鸳鸯腿猛向洋人踢去,将洋力士踢得倒退数步之外摔倒在地,十分钟后才站起来。洋力士踉跄着离开赛场,第二天便死去。此事轰动上海滩,中外惊愕。后来上海出版了《马永贞传》,世人争相购买,互相传阅,颂扬说:“马永贞是中国之精英”,“中华民族之俊杰”。今编《马永贞独闯上海滩》电视剧国内外播映。

10,马永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马永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马永贞(1851—1879) ,回族,山东临清人(邱县古属山东省东昌府临清州)。清末拳师。咸丰元年上海出现跑马厅之后,最早来沪传授武术的是山东回民马永贞,他精谙回族拳术的查拳、弹腿等套路,曾多次从蒙古、热河、察哈尔一带贩马来沪,在沪定居后曾任清朝松江府正营武备教官。在河南、江苏省一带曾多次比武打擂显绝技;在沪期间也曾以查拳击败洋人拳击家。咸丰十一年秋季马会,马永贞战胜两届赛马冠军洋人史蒂夫。他能在奔跑如飞的马背上作“海底捞月”(拾起银元或铜板)、“鸽子翻身”倒骑、“大鹏展翅”单腿于马镫等惊险、优美动作。扩展资料黄浦区志名人事略记载:马永贞(1851—1879),回族,山东临清人。清末拳师。曾在境内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赛马会上,以骑术战胜外国骑士,轰动沪上。清光绪五年(1879年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楼(原址今南京东路金华路)被暴徒暗算,伤重身亡。黄浦区志大事记记载: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二日(4月13日),山东拳师马永贞(回族)在南京路一洞天茶馆喝茶时,被马贩顾忠溪纠集的打手先用石灰粉撒面,再用刀砍伤。当夜,伤重致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永贞

上一篇:貔貅摆放位置

下一篇:伤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