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舞龙

时间:2023-10-06 07:32:34编辑:简云君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 元宵舞龙的由来和传说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 元宵舞龙的由来和传说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主要有龙灯、布龙等。龙灯也称"火龙",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

下面装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手举红色绸珠指挥龙舞。如广东阳江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 元宵舞龙的由来和传说

舞龙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

元宵舞狮子

元宵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上一篇:张玮和adam

下一篇:呼斯楞鸿雁,鸿雁(原唱:呼斯楞) 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