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ony,公爵与伯爵的英语怎么写.?

时间:2023-10-09 10:26:45编辑:简云君

1,公爵与伯爵的英语怎么写.?

公爵(Duke)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 起源于古罗马的地方长官和蛮族首领。在封建时代成为最高贵族等级,分封大片土地和拥有高度自主权。英国公爵爵位出现比欧洲大陆晚很多,通常只封给王室血统,王室外的人封公的极少,开公国的更少。
伯爵出现很早,又分Count和Earl 两种。Count是源于法国的称谓,加洛林王朝时期国以下的行政单位是郡,郡首称为Count,伯爵就是地方的行政首长。公爵,侯爵制度形成后,伯爵则成为从属于公爵侯爵的地方代理,这确实是层套关系。但有实力的伯爵也可以割据一方,独立自主,例如安茹伯爵。Earl是英国的伯爵,早期Earl是国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其管辖的土地有好几个郡,比Count大得多。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后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将伯爵领地分割给自己的亲信,每个伯爵的领地缩减到1个郡。直到爱德华3世开始分封公爵前,伯爵一直是英国的最高贵族。

2,公国和公爵领地有什么区别?

公国 =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的封爵为公爵的,被称为公国。这里的关键在于国家,而不是诸侯。公爵领地的话,则是诸侯的意思。也就是说,公爵领地是不独立的,而公国则是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公国起源于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帝国分裂后,欧洲大陆被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瓜分,大批的贵族都沿用以前的封号,统治相对独立的领地,有侯爵的侯国和公爵(Duke)的公国,像德意志、俄罗斯、意大利等都是分裂的。到了中世纪,英法等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王国,王国内的贵族仅仅有采邑,不再对领地拥有绝对的权利;意大利等国则分裂为许多城市国家,一些国家仍由公爵管理,如米兰公国;德意志仍然四分五裂;波兰、俄罗斯逐渐发展成为大公国,俄罗斯由于东正教加冕不再称为公爵国家,自己的元首称沙皇;由奥地利、普鲁士等小国组成的莱茵联邦——神圣罗马帝国,其中既有公国也有侯国。其中有权选举皇帝的魏玛公国、巴伐利亚公国等称为选帝侯国,由选帝侯国中的通过教皇加冕选出来的,就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公国的元首为大公(仅仅是皇子、公国元首称为大公,并非所有公爵都称大公),公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同于诸侯国。

3,公国一般有多大?是不是公爵统治的.

好像基本上是~~公爵头衔是欧洲采邑制的一种分配领地的方式。各个欧洲小国的国王是由梵蒂冈教廷封的,然后由国王分配属内领地给公爵。后来渐渐变为世袭制,各个公国就可以看作独立的王朝了~~


公国 是君主立宪制的一种形式。如安道尔公国、列支敦士登公国等。


欧洲的封建采邑制是中世纪早期主要在西欧实施的土地占有制度。

采邑制最初是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期间(715年 - 741年)实施的。以前墨洛温王朝时土地都是无条件分赠的,而采邑制则将土地及其上面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

到了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时,把大部分土地当作采邑分封给臣下;查理大帝也把通过战争多来的土地分封给有功将领,这样使得采邑遍及全国。英国则从威廉一世开始也实行采邑制,规定每个骑士采邑供养一名骑士,为国王服兵役。

此后,国王下面的大封建主也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下属,而这些下属又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这样领主既需要负起保护下属土地的责任,而下属也有义务效劳,为领主作战。采邑制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很有帮助,而且通过采邑制逐渐形成了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 - 公爵 - 侯爵 - 伯爵 - 子爵 - 男爵 - 骑士
拥有采邑的封建主宰自己的土地内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权,称为特恩权。

9世纪以后,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到了11世纪采邑制基本上已经废弛了。

4,洲际国际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及其简介

创始人:凯蒙斯·威尔逊
自1952年创建第一个假日酒店,不到20年间,他就把假日酒店开到了1000家,遍布全美国高速公路可以通过的地方,并走向全世界,从而使假日酒店集团成为第一家达到10亿美元规模的酒店集团。回想假日酒店创建及扩张的历程,令人激荡不已。
尽管取得了如此骄入的成就,凯蒙斯·威尔逊仍孜孜不倦,不断改进,永不满足。正如他的好友所说:"他到了哪里哪里就会有发现。"
一、贫困的家庭
☆刚出生不久便成了孤儿
1913年1月5日,凯蒙斯·威尔逊诞生于美国南方孟菲斯市西北的奥西奥拉小城镇。他的父亲查尔斯·凯蒙斯·威尔逊曾在海军服役,当一名司炉工和办事员,后来离开了海军,在国民人寿和意外事故保险公司工作,推销保险。由于工作出色,于1912年接受公司的委派,前往奥西奥拉,在那里开设一个办事处。他的母亲多尔·威尔逊出生在孟菲斯市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她10多岁时就去当卖杂货的营业员。他们的小男孩出生了,这时对于这位年纪轻轻又有雄心壮志的保险代理人及其新娘来说,前途看来一片灿烂光明。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小查尔斯·凯蒙斯·威尔逊。
可是,仅仅9个月后,悲剧突然袭来。
29岁的老凯蒙斯患了重病,是得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不治之症,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出现病变衰退,非常痛苦。1913年10月4日,他还来不及看到自己的儿子过1周岁生日便去世,并留下多尔--年方18岁就成了寡妇和单身母亲。
老凯蒙斯有预见,生前买了一份保价为2000美元的保险单,死后赔款付给多尔。这笔钱在1913年时是一笔可观的金额。可是.一名没有道德的丧葬用品销售商在同多尔打交道时,利用了年轻寡妇的悲痛心情,劝说她给亡夫大办丧事,从而把根据保险单得到的全部款项耗用殆尽。老凯蒙斯的墓葬颇有气魄,但丧事过后,多尔几乎分文不剩。
正是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一个年方18岁的寡妇几乎身无分文,却下定主意: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住自己抚养儿子,并把他培养成将来在世界上有所建树、留下印记的人。
多尔带了她的婴儿回到了孟菲斯市,迁往沃特金斯北街336号自己的母亲处居住。在取得政府补助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多尔别无选择,只有走出家门去工作,以养活自己和年幼的儿子。威尔逊后来回忆说: "我的母亲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一位牙医当助手,每周工资11美元。后来,她当上了一名簿记员。可是,她一个月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125美元。此情此景,你能想像得出吗?回首当年,那是何等艰难的岁月,真是度日如年啊!"
☆小小年纪就开始干活挣钱
正当凯蒙斯·威尔逊逐渐成长之时,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时期之一达到其艰难困苦的顶点。虽然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的突然崩溃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但艰难的时期实际上在此多年之前就已开始露出端倪。早在1923年,美国平均一天就有两家银行倒闭。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那几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职工找不到工作。在孟菲斯和全国其他的大小城市中,常见到人们排长队、等候领取救济食品的情景。
威尔逊在年幼时就开始干活挣钱了。他的第一次工作是给"奶油面包房"做广告,挣了5美元。他6岁时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就是卖《星期六邮报》,每份售价5美分。没几个月,他发觉《妇女家庭杂志》每份售价为10美分,而且还可以让他当该报的地区经营人,雇佣别的孩子替自己代卖。威尔逊很快从其住处的邻近地区中找到十几个孩子替他卖杂志。该杂志每售出一份就能获利3美分,其中替他卖杂志的人得2美分,他得1美分。他在这么小小的年龄就能盘算、计划,并能鼓动别人为之工作。
后来,威尔逊又找到一些挣钱活,如利用晚上时间在一位大伯家的地下室里制作摇椅、帮食品杂货店把食品装袋的工作等。他自己说: "凡是你能想到的种种临时工作,我都干过。我是世界上最差的学生,因为我一有时间便工作,从而总是感到疲劳。我一到学校,便昏昏欲睡。"
☆送货途中不幸遭遇车祸
凯蒙斯'威尔逊14岁时,在麦迪逊大街和贝尔维德尔大街的弯角处的瓦格纳杂货店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一名送货郎兼冷饮柜售货员。这项工作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冰淇淋。一天晚上,他正在这家杂货店工作时,接到指示,要送货到纽约巨人的第一守垒员、杰出的棒球明星比尔·特里处。特里住在威利特大街,在这家杂货店之南,隔了几个街区。他跳上自行车,骑向目的地。威尔逊刚刚骑到贝尔维德尔大街和联合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就感到有一股力量向他猛烈撞来,把他击倒在大街中央。威尔逊躺在地上,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左腿受了重伤,有5处骨折。第一次看到他的医生都说他以后再也不会行走了。但后来,一位很高明的矫形外科医生威利斯·坎贝尔博士给他作了检查,然后说: "凯蒙斯,我将使你能重新行走。"果然,这位医生不虚此言,说的话兑现了。
当时,威尔逊感到很害怕。不过,坎贝尔医生满怀信心,使他克制了恐惧心理。他在医院住了4个月,身体上的石膏敷了11个月。母亲多尔利用在肉类包装厂工作期间的休息时间前往医院,到儿子的病房内,照顾儿子,辅导功课。在她充满了爱心的关注和真诚的祈祷之下,在坎贝尔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威尔逊终于能重新行走了。虽然他的一条腿在治愈后仍比另一条腿短2英寸,但车祸后只过了一年名威尔逊认为,经过这次艰难的磨炼而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这对自己今后的一生有重要意义,也大大锻炼了自己,以致后来当经济大萧条的艰难岁月使无数美国人恐慌时,他不仅能经受得住,而且还显示出一名天生的企业家应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屈不挠的奉献于事业的精神。
二、创业的艰辛
☆17岁开始经营爆玉米花与弹球机
凯蒙斯同他当初赊购的那台售价为50美元的爆玉米花机。他着手创业时的全部资产仅此而已。
1930年头几个月,经济危机的灾难很快遍及全美国。多尔·威尔逊也加入不断扩大的失业大军。当时,凯蒙斯·威尔逊在中央中学读最后一年,他作出决定:现在应该由自己去找工作挣钱,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了。就这样,17岁的他下定决心,要摆脱贫困。"我不知道我要去干什么工作,我只知道我要摆脱贫困。我知道我必须设法挣钱。"
威尔逊离开学校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经纪公司内把股票的最新价格写在木板上,每周工资12美元。不久当上了簿记员,每周得到的报酬仍然是12美元,而其他簿记员每周工资为35美元。他要求加工资,但给他一星期只增加3美元。于是,他便离职而去。威尔逊说: "我为别人干全日制工作,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年轻的威尔逊不打算为别人工作,他就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他一直喜欢看电影,常常去孟菲斯剧院干一些杂活,这样可以免费看故事片。有一天,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他发觉该剧院不出售供观众边看电影边消遣的小吃,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用来为自己开辟一个市场。于是,他去找孟菲斯剧院的经理谈,经理又去跟他的老板谈,他们最后决定让他在剧院门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机。威尔逊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购买了一台爆玉米花机。他开始出售爆玉米花,每袋卖一个镍币,生意非常红火,每周能够净赚四五十美元。孟菲斯剧院的经理每周只挣25美元,经理前来计算出售爆玉米花的数量,他眼红了,他觉得自己吃亏了,他要威尔逊让出这个场地,他要自己干。威尔逊不得不离开,心里愤愤不平: "我要自己开一家电影院,这样,就再也不会有人把我的爆玉米花机撵走了。"几年后,威尔逊果真做到了这一点。
威尔逊在放弃爆玉米花之后,首先搞的是经营弹球机。他被迫把爆玉米花机卖给该剧院经理后,便用这笔钱买了5台已经使用过的弹球机,每台的价格是10美元。他把这些弹球机分别安置在杂货店、旅馆的休息厅等热闹的地方。威尔逊不停地忙碌着,他一旦积满了10美元,就去再买一台弹球机,再找一个安置弹球机的场所。他曾说: "我自己并不喜欢玩弹球机,我喜欢的只是弹球机赚的钱。"这里介绍一个小插曲。威尔逊有一台弹球机安置在威廉·莱恩旅馆,他一个星期大约来这里两次,查看弹球机,收取货款。一天,威尔逊又来了。在那里有一位摆香烟摊的名叫萨拉·博斯韦尔的年轻妇女对他说: "凯蒙斯,我知道你过得不那么富裕,不过,假如你愿意再花一个镍币,我将给你介绍一位女孩子,她定将是你见过的最伶俐聪明的女孩子。"威尔逊便说: "好,我愿意花这一个镍币。"于是,她为威尔逊介绍给多萝西·李,这位女孩子后来成了威尔逊相亲相爱的妻子。
☆经营电影院
凯蒙斯·威尔逊一直想自己办个电影院。他获悉有一家电影院正待出售,就发挥了其迅速成长的创造能力和能言善辩的口才,筹措到了必需的资金,终于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电影院。这家电影院坐落在孟菲斯市郊区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社区内,它叫德索托电影院,已关闭了多年。威尔逊前往观察后,就去找该电影院的业主。业主要价2000美元,威尔逊认为可以接受此价,条件是在他将电影院重新开张后才能付款,每周付25美元,直至2000美元付清。该电影院业主表示同意。
紧接着,威尔逊前往全国剧院供应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者是鲍勃·博斯蒂克,在威尔逊经营电影院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帮助。那一天,博斯蒂克向威尔逊出售了价值4000美元的设备,全部赊销。就这样,威尔逊又一次在没有做出什么初次付款的情况下,搞起了一项新的经营。
威尔逊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由于管理得当,营业相当红火。于是,他在博斯蒂克的大力资助下,在孟菲斯市通往机场和拉马尔大道的弯角处建造了一家崭新的电影院,这家电影院又获得了成功。此后,威尔逊开出了一家又一家电影院,几年里一共开办了11家电影院。
这个时期,威尔逊一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经营爆玉米花,经营弹球机,经营电影院。另外,他又搞起了其他多种早期经营最赢利的生意,一是经销西伯格牌留声机和沃利策牌留声机,二是经营香烟机出售香烟。威尔逊后来回忆说: "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事莫过于创业。奠定基础,再在上面建造大楼。"
☆20岁涉足房地产
凯蒙斯·威尔逊的母亲一直对他说,她多么向往有一幢自己的房屋。到1933年威尔逊20岁时,他积蓄的钱已足够给母亲造一幢房屋。于是,威尔逊付出 1000美元在波普拉大街买了一块地,又花了1700美元造了一幢房屋,一共花去2700美元。那个地方当时还未开发,实际上还是农村,可后来该地区已经成为孟菲斯市最繁忙、最稠密的商业地带之一。他曾用这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贷款。这件事给威尔逊很大启示,房产行业蕴藏着无限商机。他说: "如果说,能以1000美元买一块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后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向往的经营。"于是,那一天开始,威尔逊当上了一名房地产商。
威尔逊对这样建造住宅,几乎一窍不通,但他对此没有发愁过。他说得好: "只要你善于找到别人为你办事,那就没有什么太难的工作。你找一个能造房的人。找另一个能铺设管道的人。你要做的,只要把每一件事包出去。"
虽然威尔逊不是住宅建造专家,但他不久的发现使他多年来在住宅建筑业中占据稳固的优势。这个发现就是:几乎在任何地方,房屋所围绕的中央空间并不像房屋外的空间那样贵,可以利用中央空间来扩大房屋的面积,使增加的面积的平均每平方英尺的造价下降到约2美元。既然要造1000平方英尺的房屋,单是使所有的房间扩大些,就有可能使该房屋达到1500平方英尺,而铺设管道、安装电线与门窗等费用几乎没有什么变动,增加的每平方英尺的房屋造价之所以比较低,其原因就在于此。
威尔逊的这个发现,还导致他一看到某个房地产是一笔好交易,就赶紧把它全部买下。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机遇是很多的,遍地皆是。到了30年代末,威尔逊先后购买坐落在孟菲斯市的房地产,总值达400多万美元。他已不再是只有一台爆玉米花机的穷小子了。☆28岁婚后应召入伍
凯蒙斯·威尔逊在而立之年以前,已经创下庞大的事业,其中包括经营房地产,经营电影院,经营弹球机、香烟机,经销留声机,等等。他已经成为孟菲斯市最坚定不移、蒸蒸日上的青年企业家之一。他为了照料各个企业,驾驶一辆雪佛莱牌小卡车,无论白天或晚上,在该市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成为当时孟菲斯市的一道风景线。
1941年12月2日,威尔逊与年轻的姑娘多萝西正式举行了婚礼。婚礼后,两人前往皮博迪,举行一个晚会,直到当天晚上约11点。随后,他们启程前往奥尔良,去参加沃利策牌留声机会议,一边度蜜月,一边仍在工作。
威尔逊新婚没几天,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威尔逊知道自己将会应召服兵役,他会开飞机,因此希望参加空军,当一名飞行员。后来他的愿望实现,经过考核,成为美国空运指挥部的一名飞行官。威尔逊呆在孟菲斯市的第四空运大队约有两三年。在这期间,他驾驶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飞临过美国本土各地。
1944年,美国空军派威尔逊飞越半个地球,前往那里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巨的空运。这场空运被称为"飞越驼峰空运",其目的是使中国在大战中继续站在美国及其盟国一边,同日本作战。然而,日本占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实际上控制了几乎所有的进入中国的通道。能够进入中国的惟一途径是驾驶飞机,从英属印度的上阿萨姆地区起飞,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跨过缅甸的热带丛林,进入中国的西南部。这条空中走廊后来被称为"驼峰",是非常危险的航线。威尔逊是飞越驼峰飞行员中的一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飞越驼峰中,总共有600多架运输机坠毁,1000名飞行员丧生。威尔逊在飞越驼峰中幸运地挺了过来,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意志也更坚强了。

5,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及解释要非常具体的谢谢!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6,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解释和出处?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总结。(只选出了例句,虽然比较粗糙,但全是时间凝成,涵盖1---6册除诗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编成练习,也可附上解释编成讲义) 第一部分:(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爱: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柳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柳毅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勾践灭吴》 2、安: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烛之武》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同上)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 4、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柳毅传》 5、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逍遥》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柳》盖亦反其本矣⑤!今王发政施仁⑥,……《齐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报任安书》 6、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7、兵: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信陵君》 8、病: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勾践》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而江浙之梅皆病。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9、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滕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 10、朝: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逍遥》

7,欧洲贵族称号为啥也是公侯伯子男爵位,是翻译问题吗

伯,男,公,子,侯.这是依次出现的顺序.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8,周朝分封天下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为何和西方贵族爵位一样呢?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先秦时代的封爵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朝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汉朝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余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魏晋南北朝

曹魏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余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南朝

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朝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伯爵、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封爵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官属:王至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王爵超品,其余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于均废止。

唐朝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宋朝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晋至宋,封爵的承袭分为世袭罔替、世袭两种,前者在承袭时按原爵承袭,后者承袭的时候要比照被承袭者的爵位降一等承袭。宋朝无世袭罔替的例子。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万户到二百户,共十四等。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实封最多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给,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颇低。

元朝

元朝,王爵唯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于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明朝

明朝,王爵为皇族专享(开国诸大将死后有追封郡王者),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由于这种世袭罔替的制度,导致后来出现举国一岁之入不能偿宗室岁禄的局面,远支宗亲将军、中尉甚至有故意犯罪入狱求饱者。另有公、侯、伯三等爵专授功臣,三等爵只能世袭,也有终身者。

清朝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宗室爵俸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

闲散侯230两

伯品级世职205两

子品级世职180两

男品级世职155两

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

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

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清朝的封爵,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

9,名词解释: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是指仲裁条款作为主合同的一个条款,尽管其依附于主合同,但其仍然可以与主合同的其他条款分离,独立于它所依附的主合同而存在。即仲裁条款不因主合同的无效、终止或被撤销而无效,也不因主合同的变更而受到影响。当主合同发生无效、终止、变更等情形时,合同的当事人依然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仲裁机构对他们之间的争议作出裁决。

10,社会性行为名词解释

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物看起来比人更具有社会性,如蚂蚁、蜜蜂等。在蚂蚁社会中个体的蚂蚁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皇帝”都是天生的。

上一篇:薏仁茶

下一篇:龙年宝宝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