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一切,朦胧诗赏析

时间:2023-08-22 11:50:12编辑:简云君

1,朦胧诗赏析

——兼 谈《 痴 情 》

朦胧诗古已有之,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李贺、李商隐。中国现代朦胧诗最早震惊文坛的,是二十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李金发。他的第一首诗《弃妇》在《语丝》杂志上发表后,就被人议论纷纷。他的诗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出版后,更是招致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讥讽和抨击。“晦涩难懂”,“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故弄玄虚”,几乎成了诗坛众口一致的评价。“诗人的堕落”,“诗坛败类”,“反动诗人”,“文字游戏”等等,也不绝于耳。不管三七二十一,“诗怪”这顶帽子,从此便永远地、牢牢地戴在李金发头上了。也许李金发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也许只停留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照搬和移植,枯竭了“诗怪”的诗源,反正没过多久,李金发就如昙花一现,永远在诗坛销声匿迹了。然而,李金发的影响却从来没有消失,三十年代的“现代诗”,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五十年代的台湾诗坛,都或多或少有其回声;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更是名噪一时。

得名于“朦胧”,最直接的原因是一般人读不懂,感到诗的内容、含义像在云里雾里,似可捉摸,但又把握不准;另外觉得它“不按常规出牌”,在遣词用语方面,在技巧方面,都怪怪的,难于一下子接受。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传统的欣赏习惯和思维定势,一旦与此相悖,就焦躁起来,很难静心、耐心、专心、细心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努力去破解,而诉诸斥责与排挤,批判一通,大获全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导致了固步自封,缺乏“拿来主义”的胸怀和气魄,怎么能广泛汲取外来有益营养,不断进取和创新呢?

中国现代朦胧诗可以说是直接吮吸外来乳汁长大的,其营养元素很庞杂。把朦胧诗简单划归某一流派,不啻胶柱鼓瑟;但分不出主次轻重,也难免如瞎子摸象。

首先,朦胧诗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象征主义,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大相径庭。象征主义依赖“意象”而不是单纯的形象(具象)、喻象来构筑诗意。既然是意象,它比字面的含义更广泛,更深刻。举例来说,“拂晓,我们登上长城。”这是写实。“长城”是实实在在的,是此地而非彼处。“象黄河一样伟大,象长城一样坚强”,这是比喻,“长城”在这儿成了喻象。取“长城”的坚固、挺立而比喻坚不可摧。这些,在一般的诗歌中是常见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很显然,这里的“长城”就不是实指,也不是比喻,而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等等的象征了。

读朦胧诗,不能够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含义上,要明晰它的象征含义。

这样看来,朦胧诗必须通过“暗示”来传递其真实信息。诗人以外在的词句“暗示”读者,读者第一要明确这是暗示,第要接受暗示,第三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悟性深刻理解。这与传统的被动阅读、被动接受大不一样,再加上其“暗示”的含义是多义的,不象字面上的意思那么单一, 那么固定,须费心琢磨,所以,耐不住性子的读者骂一声“什么烂诗,无病呻吟”就束之高阁,当然也就失去了钻研与收获的乐趣了。

其次,朦胧诗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感”(也称“感官错位”),也是对传统的叛逆和突破。视觉只管看到什么,听觉只管听到什么,嗅觉只管闻到什么……,这,好象天经地义。一旦听到了色彩,闻到了声音……,那不是奇谈怪论吗?朦胧诗打破了感官功能的界限,一切都畅通无阻。“怪”,“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结构失控”,“语病满篇”……的指责与“通感”有很大关系。
第三,朦胧诗不大讲究“结构严谨”,常常运用“断裂式跳跃”,即上下句之间不连贯,跳跃幅度很大。一般的诗歌也运用跳跃,但往往只在同一空间,同一场景中。如“艳阳高照,河山妖娆,田野碧绿,羊儿蹦跳”这是在同一视觉、同一场景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跳跃。朦胧诗则不然,它的跳跃从一个平面直奔另一个平面,呈立体状。虽有内在联系,表面却似乎毫无关系。“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也与大跳跃有关系。
掌握了这些,《痴情》就很容易解读了。

诗人一开始就用“望夫石”这个极具象征性的意象,以“脚步”(进程)“绿了”(复活)暗示作者萌发了恋情,而且到了痴迷的地步。“白云苍狗”是一成语,天上云彩变换:白呀,灰呀,红呀,黄呀;形状也是一会儿马呀,一会儿山呀,一会儿狗呀……,喻经历丰富。这句是作者的自嘲,意为历尽沧桑,自感很有理智和办法,却躲不过丘比特(爱神)之箭的射击,其实自己还“嫩”得很呀。这里倒有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的意味。“痴”是“病态”,但也是珍贵的幸福体验。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不会感染这种“病”,患此“病”者必然像孩子那般天真单纯。“儿时”“笑靥”被“拽”了出来,童心未泯,自然很容易陷入情网之中。

“痴情”之人对时间都是非常敏感的,度日如年的况味势必体会颇深,“一日何止 十二时辰?!”是他们共同的由衷感叹。一“痴”当然要胡思乱想,自己折磨自己,如“泥雪濡梦”。无论如何,巴望对方有明确的表示,这是“痴”者最迫切的愿望,也是治疗“痴”的灵丹妙药。“叩响 清风朗月”,暗示默求对方别让自己受熬煎了,痛痛快快回个话吧。这倒和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
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这位老兄“痴”得太执着,太投入,也太难过,

“有时也 泪语纷纷”。注意,这里是“泪语”,不是“泪雨”,诗人有意将视感和听感揉在一起,一边流泪一边喃喃自语,倒也蛮逼真的。

《痴情》最后一段,不大朦胧,其实也不须一味朦胧。牛郎织女被无情地阻隔在天河两边,他们痴痴地凝望,等待七夕相会。这是痴情的一种结局。古时一个叫尾生的小伙,依约在蓝桥下等情人。情人迟迟不来,河水却暴涨起来。尾生抱住桥墩石柱不肯离开,怕失去和情人相见的机会(估计这次约会千辛万苦才争取到),最后竟被淹死。这种“痴”,也算痴到极点了。这也是一种结局。无论与意中人能否终成眷属,诗人对自己的痴情是无怨无悔的。喋喋不休的表白,逢场作戏的示爱,都不配步入“情痴”的行列。“沉默是金,真爱是金”,这是情感世界的至理。

不耻冒昧,将己见公开,不知诗坛高手是不是在暗中发笑?抛砖引玉,交流提高乃在下诚意,欢迎切磋。


附: 痴 情


“望夫石”下脚步

绿了

白云苍狗, 依然稚嫩

鸢花丛中拽出 儿时

笑靥

一日何止

十二时辰?!

泥雪濡梦 叩响

清风朗月

有时也

泪语纷纷…


天河边对视

蓝桥下断魂

我心悠悠----

沉默是金
参考资料:http://www.5ilog.com/cgi-bin/bbs/club/v.aspx/1292173.htm

2,跪求:十首朦胧诗及赏析

“望夫石”下脚步

绿了

白云苍狗, 依然稚嫩

鸢花丛中拽出 儿时

笑靥

一日何止

十二时辰?!

泥雪濡梦 叩响

清风朗月

有时也

泪语纷纷…



天河边对视
朦胧诗古已有之,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李贺、李商隐。中国现代朦胧诗最早震惊文坛的,是二十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李金发。他的第一首诗《弃妇》在《语丝》杂志上发表后,就被人议论纷纷。他的诗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出版后,更是招致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讥讽和抨击。“晦涩难懂”,“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故弄玄虚”,几乎成了诗坛众口一致的评价。“诗人的堕落”,“诗坛败类”,“反动诗人”,“文字游戏”等等,也不绝于耳。不管三七二十一,“诗怪”这顶帽子,从此便永远地、牢牢地戴在李金发头上了。也许李金发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也许只停留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照搬和移植,枯竭了“诗怪”的诗源,反正没过多久,李金发就如昙花一现,永远在诗坛销声匿迹了。然而,李金发的影响却从来没有消失,三十年代的“现代诗”,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五十年代的台湾诗坛,都或多或少有其回声;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更是名噪一时。

得名于“朦胧”,最直接的原因是一般人读不懂,感到诗的内容、含义像在云里雾里,似可捉摸,但又把握不准;另外觉得它“不按常规出牌”,在遣词用语方面,在技巧方面,都怪怪的,难于一下子接受。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传统的欣赏习惯和思维定势,一旦与此相悖,就焦躁起来,很难静心、耐心、专心、细心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努力去破解,而诉诸斥责与排挤,批判一通,大获全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导致了固步自封,缺乏“拿来主义”的胸怀和气魄,怎么能广泛汲取外来有益营养,不断进取和创新呢?

中国现代朦胧诗可以说是直接吮吸外来乳汁长大的,其营养元素很庞杂。把朦胧诗简单划归某一流派,不啻胶柱鼓瑟;但分不出主次轻重,也难免如瞎子摸象。

首先,朦胧诗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象征主义,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大相径庭。象征主义依赖“意象”而不是单纯的形象(具象)、喻象来构筑诗意。既然是意象,它比字面的含义更广泛,更深刻。举例来说,“拂晓,我们登上长城。”这是写实。“长城”是实实在在的,是此地而非彼处。“象黄河一样伟大,象长城一样坚强”,这是比喻,“长城”在这儿成了喻象。取“长城”的坚固、挺立而比喻坚不可摧。这些,在一般的诗歌中是常见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很显然,这里的“长城”就不是实指,也不是比喻,而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等等的象征了。

读朦胧诗,不能够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含义上,要明晰它的象征含义。

这样看来,朦胧诗必须通过“暗示”来传递其真实信息。诗人以外在的词句“暗示”读者,读者第一要明确这是暗示,第要接受暗示,第三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悟性深刻理解。这与传统的被动阅读、被动接受大不一样,再加上其“暗示”的含义是多义的,不象字面上的意思那么单一, 那么固定,须费心琢磨,所以,耐不住性子的读者骂一声“什么烂诗,无病呻吟”就束之高阁,当然也就失去了钻研与收获的乐趣了。

其次,朦胧诗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感”(也称“感官错位”),也是对传统的叛逆和突破。视觉只管看到什么,听觉只管听到什么,嗅觉只管闻到什么……,这,好象天经地义。一旦听到了色彩,闻到了声音……,那不是奇谈怪论吗?朦胧诗打破了感官功能的界限,一切都畅通无阻。“怪”,“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结构失控”,“语病满篇”……的指责与“通感”有很大关系。
第三,朦胧诗不大讲究“结构严谨”,常常运用“断裂式跳跃”,即上下句之间不连贯,跳跃幅度很大。一般的诗歌也运用跳跃,但往往只在同一空间,同一场景中。如“艳阳高照,河山妖娆,田野碧绿,羊儿蹦跳”这是在同一视觉、同一场景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跳跃。朦胧诗则不然,它的跳跃从一个平面直奔另一个平面,呈立体状。虽有内在联系,表面却似乎毫无关系。“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也与大跳跃有关系。
掌握了这些,《痴情》就很容易解读了。

诗人一开始就用“望夫石”这个极具象征性的意象,以“脚步”(进程)“绿了”(复活)暗示作者萌发了恋情,而且到了痴迷的地步。“白云苍狗”是一成语,天上云彩变换:白呀,灰呀,红呀,黄呀;形状也是一会儿马呀,一会儿山呀,一会儿狗呀……,喻经历丰富。这句是作者的自嘲,意为历尽沧桑,自感很有理智和办法,却躲不过丘比特(爱神)之箭的射击,其实自己还“嫩”得很呀。这里倒有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的意味。“痴”是“病态”,但也是珍贵的幸福体验。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不会感染这种“病”,患此“病”者必然像孩子那般天真单纯。“儿时”“笑靥”被“拽”了出来,童心未泯,自然很容易陷入情网之中。

“痴情”之人对时间都是非常敏感的,度日如年的况味势必体会颇深,“一日何止 十二时辰?!”是他们共同的由衷感叹。一“痴”当然要胡思乱想,自己折磨自己,如“泥雪濡梦”。无论如何,巴望对方有明确的表示,这是“痴”者最迫切的愿望,也是治疗“痴”的灵丹妙药。“叩响 清风朗月”,暗示默求对方别让自己受熬煎了,痛痛快快回个话吧。这倒和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
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这位老兄“痴”得太执着,太投入,也太难过,

“有时也  泪语纷纷”。注意,这里是“泪语”,不是“泪雨”,诗人有意将视感和听感揉在一起,一边流泪一边喃喃自语,倒也蛮逼真的。

《痴情》最后一段,不大朦胧,其实也不须一味朦胧。牛郎织女被无情地阻隔在天河两边,他们痴痴地凝望,等待七夕相会。这是痴情的一种结局。古时一个叫尾生的小伙,依约在蓝桥下等情人。情人迟迟不来,河水却暴涨起来。尾生抱住桥墩石柱不肯离开,怕失去和情人相见的机会(估计这次约会千辛万苦才争取到),最后竟被淹死。这种“痴”,也算痴到极点了。这也是一种结局。无论与意中人能否终成眷属,诗人对自己的痴情是无怨无悔的。喋喋不休的表白,逢场作戏的示爱,都不配步入“情痴”的行列。“沉默是金,真爱是金”,这是情感世界的至理。

不耻冒昧,将己见公开,不知诗坛高手是不是在暗中发笑?抛砖引玉,交流提高乃在下诚意,欢迎切磋。


蓝桥下断魂

我心悠悠----

3,舒婷的《这也是一切》的赏析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甚至灾难,首先要学会承受,然后奋起。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阔。”面对苦难的微笑和感恩,是“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他们借此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其秘诀就是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表述为“儿子与母亲”的关系。如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中就表现了这样的观念:“反右派”运动是母亲打儿子,儿子虽然被虐待,但不应抱和记恨,而要继续爱母亲。舒婷接受了这一逻辑。她始终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她希望在这片荒原上耸立起一座未来希望的高峰,让四周的原野和群山都聚拢而来。她将此诗谨献给读者,希望能重新焕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舒婷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障碍必须拆除,面具应当解下。我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她坚信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她坚信人性的回归马上将成为现实。这使她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的代言人。她的诗很大一部分便是通过哲理的思考透视生活的深沉美好,显示出诗特有的激越式忧伤。在此诗中,舒婷更强烈地表现着这种美好的信念,她告诉青年朋友虽然许多“大树”被“暴风折断”,但是“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只要永不言弃,“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便可以赢得美好的生活。舒婷在此诗中表现出她特有的温情、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一切”是有回转的余地,都不是全面的否定,体现了女性的温柔和浪漫的情怀。“不是一切大树,都被大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从这节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舒婷运用了一系列的否定句式,但是气势并不是非常强,有点类似于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静静地读这首诗,我们很容易被诗中饱含的深情所打动,在舒婷看来,“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未来”是积极向上的未来,因为有爱,爱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养料,有希望,希望是我们须为之坚守的责任。“大树”、“种子”、“真情”、“梦想”这些词语无不包含着希望,而且还有女性特有的柔情,不像男性的那样刚硬、深邃

4,《一切》这首诗 意思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生活是什么?来自何方?双走向哪里?如所有诗人一样,北岛付出了自己一生的默默思考与追求!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浓浓的苦丁茶,得志时,一饮而尽,虽苦而甜;失意时,茶饭不思,难以下咽。有人说,生活是一个永远哭哭闹闹的婴儿,喜怒无常,你不能触犯它,只有它欺负你。

在北岛的生命字典里,从没有“有人说”三个字,他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也一直不放弃用一双眼睛注视周围的一切。一切是什么?它涵盖得了所有的幸福与苦难吗?它容得下所有的甜蜜与辛酸吗?又能否完整地诠释整个生活的奥秘?

生活不是一场悲剧,也不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喜剧。欢乐与痛苦本来就相依相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欢乐了,可以微笑,可一不小心就会由微笑变成狂笑,饱受“糖衣炮弹”的袭击;痛苦着,不要用泪水浸泡你发炎的伤口,泪水中的盐分只会让你刚愈的伤口再次裂开!北岛既享受了喜剧的唯美,也历经了悲剧的凄美。

北岛一颗不知疲惫的心在四处游荡。他遭遇了人情的冷漠,言语的袭击,甚至流言蜚语的无情谩骂;当挫折、苦难、失望……层层包围打击一齐疯狂袭来时,他同所有正常人一样也会疲惫,也会徘徊。这时,语言是重复的,信仰是受伤的,甚至,一直懒以生存的勇气与希望,都将变成镜中花,水中月,重复着开始与结束,却尽显苍白无力!

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大风大浪大起大落之后,才有资格谈论生活,谈论生活的一切。北岛是具备这种资格的。他把自己所有感官最大限度地接触生活的脉搏,用他一双挑剔的眼光审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以及人与人相互碰撞产生的火花。同时不自觉地思考爱情、自由、欢乐、苦难、希望以及死亡等人们共性的因子。既然这样,就免不了受伤。作为诗人的北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受痛。从不相信命运的北岛真真实实地被命运欺骗了。生活欺骗了他。生活的尔虞我诈、急功近利、勾心斗角……都是他心中看不惯的一道砍。他可能永远都跨不过。即使跨过,也是万丈深渊的境地。古住今来,一批又一批千军万马汇聚于此,一场惨烈的撕杀过后,就算暂且获胜,也只是耀眼的流星划过夜幕,稍纵即逝!却没有给出任何阻止后人再次撕杀的结局!

北岛痛却也快乐着。

他大胆地叩问世界,叩问人性,叩问一切。为洞悉这个分裂而扭曲变形的世界。他需要并且历经了太多的磨难,在不断地峰回路转之后完成豁然开朗的正果。在这个过程中,北岛当然失败过,悲痛过,但马上把这一切归属于朦胧而遥远的命运,飘茫而易逝的烟云;当然迷惘过,犹豫过,但接着把这一切淹没在言语之外,用思绪的火花照亮一片无空,苦苦追寻;当然也坦白着,信念着,尽管一度信仰受挫,但最终能在信仰的呻吟声中重扬飞翔的翅膀!感慨无限爆发的力量。

北岛以为关于“一切”永远不会有一个完美的定义,直到他彻底疲惫之后。在无数折磨与挫败之后,在无数痛苦与欢乐之后,没有答案的追寻让他彻底疲惫。他被迫停下一直没有时间休息的脚步。之后,突然有一天,他感觉自己从没有哪一刻会如此冷静,如此心血来潮、思绪万千的冷静!偶然间,他明白了一切,明白了《一切》的真谛:

5,著名的现代诗歌有哪些?

著名的现代诗歌有《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门前》、《一束》、《错误》等。作品介绍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门前》顾城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早晨,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然而,它有历史。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一份露水和早晨。我们爱土地,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泥土。门也晒热了,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墙后的草,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4、《一束》北岛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海湾,是帆,是缆绳忠实的两端。你是喷泉,是风,是童年清脆的呼喊。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画框,是窗口,是开满野花的田园。你是呼吸,是床头,是陪伴星星的夜晚。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日历,是罗盘,是暗中滑行的光线。你是履历,是书签,是写在最后的序言。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纱幕,是雾,是映入梦中的灯盏。你是口笛,是无言之歌,是石雕低垂的眼帘。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鸿沟,是池沼,是正在下陷的深渊。你是栅栏,是墙垣,是盾牌上永久的图案。5、《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春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6,现代短诗歌大全

1、《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过客
4、《小巷》
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5、《重量》
韩瀚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6、《弧线》
顾城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7、《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8、《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9、《那个冬天满是忧伤》
雪后初晴
冰河尚未解冻
整理好行囊
踏上这条熟悉的小巷
音乐在耳边回响
依旧是我喜爱的感伤
冷风抚过脸庞
享受着纯粹的凄凉
走得累了
停下来还是惆怅
凝视着远处某个地方
胡思乱想
这不是命运的绝唱
因为冬天里还有阳光
10、《远方》
三毛
远方有多远?
请你,请你告诉我,
到天涯海角,
算不算远?
问一问你的心,
只要它答应,
没有地方,
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上一篇:毛肚火锅

下一篇:创享,简述社区服务创业涵盖哪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