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时间:2023-08-23 06:34:41编辑:简云君

1,汉族有多少人

2021年56个民族人口排名如下:
1、汉族:1220844520人

2、壮族:16926381人

3、回族:10586087人

4、满族:10387958人

5、维吾尔族:10069346人

6、苗族:9426007人

7、彝族:8714393人

8、土家族:8353912人

9、藏族:6282187人

10、蒙古族:5981840人

11、侗族:2879974人

12、布依族:2870034人

13、瑶族:2796003人

14、白族:1933510人

15、朝鲜族:1830929人

16、哈尼族:1660932人

17、黎族:1463064人

18、哈萨克族:1462588人

19、傣族:1261311人

20、畲族:708651人

21、傈僳族:702839人

22、东乡族:621500人

23、仡佬族:550746人

24、拉祜族:485966人

25、佤族:429709人

26、水族:411847人

27、纳西族:326295人

28、羌族:309576人

29、土族:289565人

30、仫佬族:216257人

31、锡伯族:190481人

32、柯尔克孜族:186708人

33、景颇族:147828人

34、达斡尔族:131992人

35、撒拉族:130607人

36、布朗族:119639人

37、毛南族:101192人

38、塔吉克族:51069人

39、普米族:42861人

40、阿昌族:39555人

41、怒族:37523人

42、鄂温克族:30875人

43、京族:28199人

44、基诺族:23143人

45、德昂族:20556人

46、保安族:20074人

47、俄罗斯族:15393人

48、裕固族:14378人

49、乌孜别克族:10569人

50、门巴族:10561人

51、鄂伦春族:8659人

52、独龙族:6930人

53、赫哲族:5354人

54、高山族:4009人

55、珞巴族:3682人

56、塔塔尔族:3556人

2,汉族人口2021总人数是多少?

截止2021年,汉族人口为12.8631亿人。汉族人口的历年数据如下:1953年 第一次普查 汉族 5.47亿,占98.94%, 各少数民族0.35亿。1964年 第二次普查 汉族 6.51亿 占98.22%, 各少数民族0.40亿。1982年 第三次普查 汉族 9.37亿 占 97.3%, 各少数民族0.67亿。1990年 第四次普查 汉族10.42亿 占91.96%,各少数民族0.91亿。2000年 第五次普查 汉族11.59亿,占91.59%, 各少数民族1.06亿。2010年 第六次普查 汉族12.26亿人,占91.51%, 各少数民族1.14亿。2021年第七次普查 汉族人口为12.86亿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1.25亿人,占8.89%。

3,历史上个个时期的中国人口总数

以下是经查阅史书,得出的中国历代大致人口数(2002年修订版):

公元前220年 (秦王政二十六年) 约20,000,000
公元2年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59,594,978
公元57年 (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21,007,820
公元75年 (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34,125,021
公元88年 (东汉章帝章和二年) 43,356,367
公元105年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53,256,029
公元125年 (东汉安帝延光四年) 48,690,789
公元140年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 约49,150,000
公元144年 (东汉顺帝建康元年) 49,730,550
公元145年 (东汉冲帝永嘉元年) 49,524,183
公元146年 (东汉质帝本初元年) 47,566,772
公元156年 (东汉桓帝永寿二年) 56,476,856
公元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16,163,863
公元581-600年 (隋文帝开皇年间) 约44,500,000
公元609年 (隋炀帝大业五年) 46,019,956
公元705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 约37,140,000
公元726年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9,712
公元732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45,431,265
公元740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48,143,609
公元742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 48,909,800
公元754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52,880,488
公元755年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52,919,309
公元760年 (唐肃宗乾元三年) 16,993,806
公元764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 约16,900,000
公元820年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约15,760,000
公元1008年 (北宋真宗景德三年) 16,280,254
公元1053年 (北宋仁宗皇佑五年) 22,292,861
公元1066年 (北宋英宗治平三年) 29,092,185
公元1083年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 24,969,300
公元1122年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 46,734,784
公元1281年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约58,830,000
公元1291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59,848,964
公元1381年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59,873,305
公元1393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约60,540,000
公元1403年 (明成祖永乐元年) 66,598,337
公元1502年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50,908,672
公元1504年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60,105,835
公元1578年 (明神宗万历六年) 60,692,856
公元1620年 (明光宗泰昌元年) 51,655,459
公元1651年 (清世祖顺治八年) 10,633,326
公元1652年 (清世祖顺治九年) 14,483,858
公元1682年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19,432,753
公元1685年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 约23,600,000
公元1712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24,621,324
公元1713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23,587,224
公元1724年 (清世宗雍正二年) 约126,110,000
公元1741年 (清高宗乾隆六年) 143,411,559
公元1751年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约181,810,000
公元1764年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约205,500,000
公元1776年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208,095,795
公元1790年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301,487,115
公元1795年 (清高宗乾隆六十年) 约297,000,000
公元1812年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 约333,710,000
公元1834年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401,008,574
公元1840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约412,810,000
公元1844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419,441,360
公元1845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约421,350,000
公元1887年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377,636,000
公元1901年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426,447,325
公元1910年 (清宣统二年) 约368,150,000
公元1911年 (清宣统三年) 341,423,867
公元1913年 (民国二年) 约432,000,000
公元1928年 (民国十七年) 约474,780,000
公元1931年 (民国二十年) 约421,700,000
公元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 约462,150,000
公元1937年 (民国二十六年) 约483,400,000
公元1947年 (民国三十六年) 约461,000,000
公元1949年 约541,670,000
公元1954年 602,660,000
公元1964年 704,990,000
公元1969年 806,710,000
公元1974年 908,590,000
公元1981年 1,000,720,000
公元1988年 1,110,260,000
公元1995年 1,200,000,000
公元2000年 1,300,000,000

注:以上数字基本出自史书的记载,不过即使是史书,也不是100%准确,只能参考。

我们可以从上表看出,战争对人口的数量影响极大,西汉末年有接近6000万人口,经过西汉末的几十年战争,锐减一半以上;东汉末好不容易恢复到5000万以上,经过东汉末的混战和三国时期,锐减到1600万;安史之乱前唐朝有5300万人口,不过短短几年就下降到1700万;明末的战乱也使人口从5100万骤降至1000万左右。

另有一处,1713年只有2300万,到1724年上升到1亿多,乍一看似乎非常假,其实这是因为雍正实行了新的田亩制度和征税制度,使得原先隐藏的大量人口、逃避税收的做法行不通了,所以大量人口一下子爆炸性的涌现出来。其实历朝历代大家族都有藏匿人口的做法,统计经常不准确,所以我说之前的统计也不一定可信。

4,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详细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人) 比重(%)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内蒙古自治区 24706321 1.88 1.84
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
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
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
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
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
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
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
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
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
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
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
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
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
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
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
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
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
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
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
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
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0.44 0.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2011年5月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632394人,减少1.1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长1.12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36824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90450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0568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784652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470人上升为66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587人上升为1124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358人上升为3488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2960人下降为34627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3770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984246人,文盲率由7.64 %下降为5.44%,下降2.20个百分点。
七、分地区常住人口
地区、城乡的常住人口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人) 比重(%)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四川省 80418200 100.00 166
成都市 14047625 17.47 1171
自贡市 2678898 3.33 670
攀枝花 1214121 1.51 173
泸州市 4218426 5.25 352
德阳市 3615759 4.50 603
绵阳市 4613862 5.74 231
广元市 2484123 3.09 155
遂宁市 3252551 4.04 651
内江市 3702847 4.60 741
乐山市 3235756 4.02 249
南充市 6278622 7.81 523
眉山市 2950548 3.67 422
宜宾市 4472001 5.56 344
广安市 3205476 3.99 534
达州市 5468092 6.80 342
雅安市 1507264 1.87 100
巴中市 3283771 4.08 274
资阳市 3665064 4.56 458
阿坝州 898713 1.12 11
甘孜州 1091872 1.36 7
凉山州 4532809 5.64 76
八、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32312033人,占40.18%,乡村人口为48106167人,占59.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081682人,乡村人口减少1295441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9个百分点。
九、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地区 常住人口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四川省 80418200 718280 532567 8.93 6.62 2.31
成都市 14047625 95109 67860 6.77 4.83 1.94
自贡市 2678898 22323 20603 8.33 7.69 0.64
攀枝花 1214121 10445 5317 8.60 4.38 4.22
泸州市 4218426 41588 32092 9.86 7.61 2.25
德阳市 3615759 28291 25857 7.82 7.15 0.67
绵阳市 4613862 38424 34471 8.33 7.47 0.86
广元市 2484123 22469 19062 9.05 7.67 1.37
遂宁市 3252551 23399 19661 7.19 6.04 1.15
内江市 3702847 34055 26455 9.20 7.14 2.05
乐山市 3235756 26137 21731 8.08 6.72 1.36
南充市 6278622 47230 39258 7.52 6.25 1.27
眉山市 2950548 27884 22176 9.45 7.52 1.93
宜宾市 4472001 54174 35657 12.11 7.97 4.14
广安市 3205476 28388 27204 8.86 8.49 0.37
达州市 5468092 52079 40137 9.52 7.34 2.18
雅安市 1507264 14041 8748 9.32 5.80 3.51
巴中市 3283771 32157 16828 9.79 5.12 4.67
资阳市 3665064 31890 31934 8.70 8.71 -0.01
阿坝州 898713 8887 4245 9.89 4.72 5.17
甘孜州 1091872 13839 6462 12.67 5.92 6.76
凉山州 4532809 65471 26809 14.44 5.91 8.53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成都市统计局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442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人,增长24.93%。年平均增长2.25%。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123544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7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138723人,占50.82%;女性人口为6908902人,占49.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下降为103.33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36850人,占10.94%;15-64岁人口为11146427 人,占79.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48人,占9.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4157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35325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4683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340743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7237人上升为1666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274人上升为1675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480人上升为352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4900人下降为2425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4727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6788人,文盲率[5]由3.68%下降为2.78%,下降0.9个百分点。

5,2017年中国人口统计最新数据,目前中国人口数据统计数量多少

第六次人员普查数据要在4月份才公布。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白色苹果

下一篇:传什么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