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

时间:2024-01-27 06:17:19编辑:简云君
中国古代军事有哪些缺陷和不足答:

中国古代的王朝有两种,一种是由外来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另一种则是中原的汉人自己建立的。我们分别来研究一下。

那些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军队衰败的速度往往都很惊人,同时,理由也很简单:环境改变了,原本辛苦游猎放牧的穷人,现在都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贵族,堕落自然很快就会出现,军队的战斗力会直线下降。最多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原本横扫天下的铁骑就会变成好吃懒做的废物,这个已经形成了规律,无法改变了。

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中原汉人王朝的军队是如何衰败的。

汉人王朝的军队都是由普通农民组成的,他们当中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是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的,因此不存在腐化堕落的问题。

但是汉人王朝的军队也会衰败。一些汉人王朝建国早期,其军队都是从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的,战斗力丝毫不逊色于游牧民族,甚至能将游牧民族击溃,一直打到色楞格河流域那里去“封狼居胥”。

然而,这样强大的军队也会堕落腐朽,只是速度比游牧民族要慢得多。一般来说,到了王朝中期,对外就只能以防御为主,再也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了。到了王朝末期,则是内外交困,刀兵四起,原本能轻松平定的农民起义都对付不了了,王朝的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屡战屡败,最后直到整个王朝的灭亡。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兵制

熟悉中外历史的朋友们会注意到,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那样的雇佣兵群体。像骑士、武士这样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可以通过父子、师徒之类的关系很好地传承战斗技艺,保持战斗力。这样做也是他们谋生的需要,如果他们自己不能打仗了,那也没人会雇佣他们。

但是这种情况只能在古代欧洲、日本那样四分五裂的局面下才会产生,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背景下,封建统治者是不会容忍一个武士阶层存在,那对于封建统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中国古代的军队来源于欧洲和日本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士兵来源只能是普通的农民,而具体的兵制从先秦时期的兵民一体制度,逐渐演变成了征兵制、军户制,以及募兵制等各种形式。

各个封建王朝早期,大多采取军户制度。虽然历朝的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朝廷选择一些农民为“军户”,在赋税徭役方面给予优待,而军户们平时在家种地,一旦有战事需要,就自备武器参加军队。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国家省了很多钱,用不着花费庞大的军费来养活军队。但是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不能持久。因为军户们要繁衍生息,子女的人数多了,原本由父亲留下来的享受赋税优待的田产分到各人头上就微不足道了。很多军户就开始逃避兵役,有的甚至全家逃亡,时间久了,军户制度就难以维持了。

因此,历代王朝中后期在军制方面都会改为募兵制,也就是雇佣兵役制度,当兵是可以领军饷的。

这样做自然就不愁兵源了,但是国家却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再加上历代王朝都普遍腐败,军饷被侵蚀贪污的比例非常高。如此一来,国家的财政负担就更加沉重。

由于难以负担高昂的军费,所以历代王朝在中后期往往都会出现只有少数边防军才有战斗力的情形。因为这些边防军经常需要打仗,军饷必须充足。而内地的驻军由于没有战事,所以欠饷严重,部队的战斗力十分低下。一旦遇到农民起义常常是一触即溃。

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在兵制的制度设计方面就有问题,同时又无法克服自身腐败的顽疾,如此一来,军队的衰败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了。

(二)将制

负责指挥军队的将领是如何提拔的,这对于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代的军官选拔制度也是有着严重的缺陷的,并且也是导致军队逐渐衰败没落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早期的王朝,一般都是由贵族充当军队的将领。但是贵族这个阶层并不能保证总是能够涌现出军事人才。因此,历代王朝为了战争的需要,都不得不从普通士兵中选拔将领。

在战争的条件下,这样选拔将领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个王朝出现了长期和平的环境,这种选拔制度就弊端丛生了。

由于没有实战锻炼,同时也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所以被提拔的将领往往都严重不称职。有的将领只会耍花架子,有的将领完全靠着花钱买官,这样的人很快就会将整个军队的素质拉下来,让军队的战斗力快速流失。

另外,普通士兵中那些在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将领虽然很能打仗,但是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系统的封建礼教教育,所以对于王朝的忠心程度很不够。一旦有机会,这些将领就会变成军阀,反过来威胁到王朝的生存。所以宋朝以后,开始文官掌军,解决了军队的忠诚问题,但是战斗力下降的问题却始终都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其实,要想在和平的时期维持军队的战斗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普及军校教育。军校可以把普通的平民变成专业的军事人才,还可以让毕业生们都树立起忠诚的观念。是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然而,在中国古代由于重文轻武习气一直绵延不绝,所以千百年来竟然无人想出设立军校这样的办法,北宋时期曾经昙花一现地设立过“武学”,但是存在的时间很短,这项制度很快就消失了。直到十九世纪末,满清当局才在西方的影响下设立了“武备学堂”。而这时距离世界上最早的英国桑德赫斯特陆军学校建立已经超过一百五十多年了。

(三)理论

按理说,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是很丰富的,历代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实战家都层出不穷。但是中国古代在军事理论研究、军事知识的普及与传承方面也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同样也是军队衰败的因素。

仔细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兵法,我们就可以发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们大多研究的都是战略层面高大上的东西,而对于战术层面,具体应该如何作战、如何训练、如何保证后勤,如何进行军队的日常管理等等,研究的就很少,也很肤浅。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关于战术层面的兵书,比如宋朝的《武经总要》,明代的《武备志》等等。但是这些书,只能算是文献汇编一类的著作,只是曾公亮、茅元仪这些文人把他们能够搜集到的军事方面的文献都汇总到了一起而已。

这样的类书由于其内容未经选裁,杂芜不精,所以只具有文献价值,没有军事上的实用价值。像《武经总要》里记载了大量封建迷信的东西,像这样的书当然是不能直接拿来指导军事实践的。

真正有价值的、包括战术层面研究的古代兵书是很少的,只有像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还有曾国藩在军事方面的诸多论述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军事理论著作,可惜他们两个人的著作并没有被当做正规的军事教材使用,而像戚、曾这样的既会实践,又善总结的卓越人物实在是太少了。

中国古代军事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文化的人基本不打仗,打仗的人基本没文化。

文人们由于缺乏实践,所以只会空谈。谈起战略问题头头是道,但是如何把这些高明的战略落实,他们却束手无策。

军人们由于没有文化,所以尽管有些人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却总结不出来,无法形成理论的东西。如果有经验的将领一直领兵倒还好些,可是一旦他退位而去,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便会瞬间下降。

以上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便是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的军队总是无法保证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其中既有封建王朝自身的经济、政治规律的限制,也有传统上封建统治者重文抑武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会使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兴衰无常、更替频仍的复杂景象。

上一篇:如何保护自己

下一篇:曲率半径是什么